在作物植保中,病害大的方向基本可以规划为两类:真菌性病害、细菌性病害。但是,都属病害,很多外貌特征也很相似,如何有效辨别呢?
细菌性病害有哪些?
细菌性病害是由细菌病菌侵染所致的病害,如软腐病、溃疡病、青枯病等。侵害植物的细菌都是杆状菌,大多数具有一至数根鞭毛,可通过自然孔口(气孔、皮孔、水孔等)和伤口侵入,借流水、雨水、昆虫等传播,在病残体、种子、土壤中过冬,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容易发病。
病状:植物受细菌性病害,侵染后产生的病状有:
斑点型。植物由假单孢杆菌侵染引起的病害中,有相当数量呈斑点状。如水稻细菌性褐斑病、黄瓜细菌性角斑病、棉花细菌性角斑病等。
叶枯型。多数由黄单孢杆菌侵染引起,植物受侵染后最终导致叶片枯萎。如稻白叶枯病、黄瓜细菌性叶枯病、魔芋细菌性叶枯病等。
青枯型。一般由假单孢杆菌侵染植物维管束,阻塞输导通路,致使植物茎、叶枯萎。如番茄青枯病、马铃薯枯病、草莓青枯病等。
溃疡型。一般由黄单孢杆菌侵染植物所致,后期病斑木栓化,边缘隆起,中心凹陷呈溃疡状。如柑桔溃疡病、菜用大豆细菌性斑疹病、番茄果实细菌性斑疹病等。
腐烂型。多数由欧文氏杆菌侵染植物后引起腐烂。如白菜细菌性软腐病、茄科及葫芦科作物的细菌性软腐病、以及水稻基腐病等。
畸型。由癌肿野杆菌侵染所致,使植物的根、根颈成侧根以及枝杆上造成畸形,呈瘤肿状。如菊花根癌病等。
这些年来,为了追求高产量,农业用肥用药普遍粗放,导致土壤恶化,农作物病害发作频率加大,农作物病害防治,进入恶性循环。而随之导致真菌细菌病害,发生趋势严重,且出现混发、高发、久发的情况。不仅给农户造成损失,还给种植业带来巨大难题。尤其是产品抗性一旦出来,很多问题往往很难解决。
![](//img11.makepolo.cn/images/formals/img/product/723/228/4_a6e3d3d4b7e2aba20bdfa3c390d68854.jpg)
![](//img12.makepolo.cn/images/formals/img/product/75/285/4_c39b7e1d47f83cc63609eb03df11323f.jpg)
![](//img11.makepolo.cn/images/formals/img/product/146/483/4_4aca57d3cc8e58b60282c4d3eb3e1c49.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