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机主要结构包括:辊道系统、抛丸清理室、抛丸器、丸料循环系统、供丸系统、除尘系统和电控系统等部件。
钢材输送系统
辊道系统是由输入辊道、室内辊道和输出辊道三部分组成。
输入、输出辊道辊轴均采用优良碳素钢无缝钢管与调质轴头电焊而成。外形及安装尺寸焊后加工,即保证了承载负荷200kg/m,又保证了同轴度。
抛丸室内辊道均装有可方便更换的中铬耐磨铸铁护套。辊轴两端采用锰钢耐磨材料迷宫式密封,杜绝弹丸对两端轴承的磨损。
输入及输出辊道分段传动,无级调速,即可以与整条线同步运行,又可以快速运行,以达到钢材快速行进到工作岗位或快速开出到卸料工位的目的。
抛丸清理室
抛丸清理室主要由钢板及型材电焊而成,箱式结构,主要包括进出密封仓、抛丸仓。
抛丸仓
抛丸仓为抛丸作业区域,其上、下各布置4台抛丸器,根据被清理工件的特点,选择合适抛射位置安装。工件进入室内供丸器开始抛丸,抛丸器在不同位置向工件抛射丸料,工件表面附着物以及残余焊渣迅速清理,其箱体内壁衬有一层耐磨护板,护板均为插入式安装,更换十分方便。
密封仓
进端密封仓为工件进入通道,设有多层密封帘,在侧向和垂直方向布置,密封弹丸。
抛丸器
本机采用8台Q034ZZ直联式抛丸器。抛丸器是本机的关键部件,主要由叶轮、叶片、分丸轮、定向套、电机等零部件组成。
其工作原理是:抛丸器的叶轮在高速旋转过程中产生离心力和风力,当丸料流入进丸管时便加速带入高速回转的分丸轮中,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弹丸经定向套窗口抛出,由高速回转的叶片沿叶片长度方向加速运动直至抛出,抛出的弹丸形成一定的扇形流束,打击工件表面。
叶轮、叶片、分丸轮紧固在电机主轴上,并随其一同高速旋转,定向套固定在抛丸器罩壳上。
将定向套的窗口转动,可随意改变弹丸的抛出方向,窗口角度的大小决定弹丸的径向散射角,一般径向散射角比定向套角大100左右。
弹丸的轴向散射角为80,弹丸的定位角为1050,弹丸的抛射角为400。
采用美国潘邦技术特点而设计的新颖快速抛丸器。
快速:优化参数设计,抛丸效率高达18~20kg/min·kw
高耐磨性:抛丸器的分丸轮、定向套、叶片、顶护板、侧护板全部采用高铬钼耐磨铸铁,Gr≥百分之二十
叶片装卸有保障迅速:因本抛丸器的叶片是从叶轮中间插入的,在叶轮旋转的过程中靠离心力及叶片两边的凸台的作用固定叶片,所以不需要任何装夹工具。拆卸叶片时,只需轻击叶片外端便可容易地将叶片从叶轮中间卸下
弹丸方向性好:采用双叶轮圆盘,丸流集中性好
平衡性好:叶轮通过动静平衡测试,每片叶片重量差小于0.5克
低噪音:单机噪音为83分贝
严密的密封:抛丸器的端护板及顶护板采用了多层迷宫式防护,保证了严密的密封,清理了弹丸击穿抛丸器罩壳的现象
结构简单:具有整体更换性,布置灵活,容易满足抛射带的布置,占地面积小,维修方便
弹丸循环净化系统
弹丸循环净化系统由循环系统和分离净化系统构成,这两部分又分为丸料仓、溜丸管、弹丸控制装置、(抛丸器、)螺旋输送器、斗式提升机、分离器和弹丸补充器等。该系统的弹丸控制装置、螺旋输送器、斗提机和丸砂分离器在电控系统中设置联锁:后工序不工作,前工序无法运行,这样避免了因弹丸堵塞而出现的设备故障。
斗式提升机
斗式提升机由减速机、上下滚筒、输送胶带、料斗、涨紧装置等组成。
罩壳采用折弯成型电焊结构。其侧面设有检修门,以维修、更换料斗。下罩壳的正面及侧面均安装有活动门,以维修下部传动,排除底部弹丸堵塞。
离心重力方式落料。工作时,固定在输送带上的料斗将底部的丸料刮起,并将丸料送至顶部,然后靠离心重力方式落料。
鼠笼型滚筒,中间略突起。既提高了提升胶带与带轮间的摩擦力,避免了老式光皮带轮的打滑现象,又降低了提升皮带的涨紧力,延长了使用寿命。并且,能够防止弹丸卡在下部皮带轮与皮带之间令皮带跑偏的现象,弹丸轮辐与皮带之间流出。提升机装有轴装式制动减速机,以防止因停电等原因提升机发生逆转。
提升量留有百分之十余量。因为提升机靠离心重力方式落料,每次落料时,总会有部分物料回落到提升机中,因而需适当加大提升量。
螺旋输送器
螺旋输送器由摆线针轮减速机、螺旋轴、输送罩、带座轴承等组成,是一种标准的丸砂水平输送设备,是抛丸机弹丸循环系统的生要组成部分。
本部件的螺旋叶片采用16Mn材料,其内外圆均经特殊工艺进行加工后拉伸而成,节距、外圆尺寸均十分准确,提高了使用寿命。
丸砂分离器
弹丸循环净化系统由丸料循环系统和丸料分选净化装置两部分构成,这两部分又分为丸料仓、流丸管、供丸阀、纵向螺旋、横向螺旋、斗提机、分离器,在电器控制中设置步步联锁,即前工序不运转,后工序无法打开,这样就避免了因弹丸堵塞而出现的设备故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