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氧颗粒污泥培养的6个要点包括以下内容:1
基质要求:培养颗粒污泥的基质中,COD:N
的比例通常为110~200:5:1。对于偏碳水化合物类的污水,需要添加氮和磷;而对于偏蛋白质类的污水,则需要添加碳源如葡萄糖。
温度控制:厌氧处理依赖于微生物的生命活动,不同微生物对温度的要求不同。颗粒污泥在低温(15~25℃)、中温(30~40℃)和高温(50~60℃)条件下都有成功的培养经验。中温一般在35℃左右,1~3个月可培养出颗粒污泥;低温下研究较少,但有较好的处理效果。
pH值调节:反应器内pH值应控制在产甲烷菌适宜的范围内(6.8-7.2)。为防止酸积累抑制产甲烷菌,可添加化学药品如NaHCO3、Na2CO3、Ca(OH)2等物质。
碱度管理:进水碱度通常应在1000mg/L(以CaCO3计)左右,对于以碳水化合物为主的废水,控制出水碱度在1000mg/L以上有助于颗粒污泥的形成。
接种污泥及接种量:接种污泥应保证沉降性能好、厌氧微生物种类丰富、活性高。接种量为11.5kgVSS/m³左右时,有助于迅速培养出厌氧颗粒污泥。
启动方式和水力负荷:采用低浓度进水,结合逐步提高水力负荷的启动方式有利于污泥颗粒化。水力负荷太低会导致大量分散污泥过度生长,影响污泥的沉降性能。
这些要点综合了基质、温度、pH值、碱度、接种污泥及接种量、启动方式和水力负荷等因素,确保了厌氧颗粒污泥的成功培养和稳定运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