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式提升机
斗式提升机具有输送量大,提升高度高,运行平稳可靠,寿命长显着优点,其主要性能及参数符合JB3926----85《垂直斗式提升机》(该标准等效参照了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牵引圆环链符合MT36----80《矿用高强度圆环链》,适用于食品、医药、化学工业品、螺丝、螺帽等产品的提升上料,可通过包装机的信号识别来控制机器的自动停启。由于提升机的牵引机构是环行链条,因此允许输送温度较高的材料(物料温度不超过250℃)。斗式提升机适用于低处往高处提升,供应物料通过振动台投入料斗后机器自动连续运转向上运送。
斗式提升机必须牢固地安装在坚固的砼基础上。砼基础的表面应平整,并呈水平状态,保证斗式提升机安装后达到垂直要求。高度较高的斗式提升机在其中部机壳和上部机壳的适当位置应与其相临的建筑物(如料仓、车间等)连在一起以增加其稳定性。斗式提升机安装时先安装下部部件,固定地脚螺栓,然后安装中部机壳,后安上部机壳。斗式提升机机壳安装成功,校正垂直度。斗式提升机在全高上下用铅直线测量,误差应小于10mm。斗式提升机上下轴应平行,其轴心线应在同一平面内。高度较低的斗式提升机安装时,可以在地平面把上、中、下机壳全部连接并较正好,然后整体吊直固定在砼基础上。斗式提升机机壳安装好后,安装链条及料斗。斗式提升机料斗连接用的U型螺丝,既是链条接头,又是料斗的固定件。U型螺丝的螺母一定要扭紧并可靠防松。
斗式提升机链条及料斗安装好以后,进行适当张紧。斗式提升机给减速机及轴承座分别添加适当数量的机油和黄油。减速机用工业齿轮油润滑。轴承座内用钙基或钠基黄油均可以。斗式提升机试运转,安装完成后即应进行空车试运转。斗式提升机空运转应注意:不能倒转,不能有磕碰现象。空运转不小于2小时,不应有过热现象,轴承温升不超过250C,减速机温升不超过300C。空运转2小时后,一切正常即可进行负荷试车。带负荷试车时喂料应均匀,防止喂料底部的物料堆积严重时发生“闷车”事故。
工作原理
斗式提升机
料斗把物料从下面的储藏中舀起,随着输送带或链提升到顶部,绕过顶轮后向下翻转, 斗式提升机将物料倾入接受槽内。带传动的斗式提升机的传动带一般采用橡胶带,装在下或上面的传动滚筒和上下面的改向滚筒上。链传动的斗式提升机一般装有两条平行的传动链,上或下面有一对传动链轮,下或上面是一对改向链轮。斗式提升机一般都装有机壳,以防止斗式提升机中粉尘飞扬。
斗式提升机:适用于低处往高处提升,供应物料通过振动台投入料斗后机器自动连续运转向上运送。
主要构件
斗式提升机由壳体、牵引件(输送链)、料斗、驱动轮(头轮)、改向轮(尾轮)、张紧装置、导向装置、加料口(入料口)和卸料口(出料口)。
料斗
a、圆柱形斗:深斗、斗口呈65º倾斜,深度大,用于干燥,流动性好,很好地撒落的粒状物料的输送。
浅料斗:口呈45º倾斜,深度小,用于潮湿的和流动性的粒状物料。
【深料斗:深斗一般物料比较干燥流动性好。】
【三角形料斗:物料一般是定向自流式卸料。
b、尖角形斗:其侧壁延伸到底板外,成为挡边,卸料时,物料可沿一个斗的挡边和底板所形成的槽卸止,适用于粘稠性大和沉重的块状物料运送。
牵引构件
(a)橡胶带:用螺钉和弹性垫片固接在带子口,带比斗宽35~40mm,一般胶带输送温度不超过60℃的物料,耐热胶带可以输送达到150℃的物料。
(b)链条:单链条固接在料斗后壁上;双链与料斗两侧相连。链式提升机当料斗宽度为160~250mm时采用单链,当料斗为320~630mm时采用双链,主要缺点是链节之间磨损大,增加检修次数。
NE板链式
设备到达后,用户应即对提升机的零部件进行清点、分类和质量检查,并妥善保存,不应露天堆放,以免锈蚀和损坏机件。如发现机件不全或损坏情况,应设法补齐或修复。
安装前应仔细核对安装地点的厂房、地基或楼台孔与提升机之间的安装尺寸,特别应注意驱动装置对提升机的安装位置(左装或右装)是否符合设计图纸要求。如发现实际尺寸和设计尺寸不符合时,应测出实际尺寸后进行修改,以保证安装质量。
安装前应准备好必要的安装工具和材料。
安装时应配备钳工、起重工、电工和电焊工等专业工人参加。
安装时首先对基础用水平仪找平,如发现不平,允许用钢板垫平,然后根据提升机基础图对基础已设地脚螺栓再一次进行复核。
将头部装置及中部机壳吊运到相应的楼层以便安装,也可在安装过程中将中部机壳由上到下一节一节吊(往上吊一节连接一节)。
安装
首先将尾部装置暂时紧固在基础上,然后按装配顺序用螺栓将中部机壳连接法兰连接。法兰之间应加石棉绳或其它密封垫密封。如有非标准中部机壳应在安装完标准机壳后,最后安装。也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在中部机壳安装完毕后,再连接头部装置。并打开上部罩盖。
一般中部机壳第一节为带检修口的中间节,(位于楼层底层平台上,方便料斗装换),每隔三节标准中部机壳(每隔7.5米左右),安装一节带导轨中部机壳,在安装带导轨节时,应注意机壳内部的导轨宽度,尺寸窄的为提升边(紧边),尺寸宽的为回程边(松边)。
保证机壳的法兰水平极为重要,可用水平仪找平,特别要保证机壳中心线垂直度,用铅垂线校垂直。安装时必须保证机壳的垂直度和弯曲度控制在表(1)所列的范围。表1
整机高度(m)
≤10
10~20
30左右
允许偏差(mm)
±4
±5
±7~8
调整后,尾部装配必须稳固在基础上,并在提升机中部设置定位装置,为防止其倾斜或位移。定位装置(固定支撑架)间距不大于8m,最上面的支撑架应设置在与上部机壳相连接的中部机壳上处。支撑架应可靠地紧固于提升机附近的建筑物上,但不应限制提升机在垂直方向上的自由伸缩。
因在运输途中可能发生变形或移位,故在提升机固定后,须校核头轮轴的水平度,直到校平为止,头轮、尾轮必须对中。
安装驱动装置时,先将平台用螺栓连接到上部机壳上(采用三面平台时,先将三块平台用螺栓连接成整体后,再用螺栓连接到上部机壳上),并用支撑槽钢分别与驱动平台及中部机壳焊接牢。再在平台上焊上栏杆及维修架(必要时)。然后安装驱动装置,驱动装置安装时,电动机、减速器的出轴应和头轮轴平行,大小传动链轮应对中,其中心线偏差应小于2mm,待调整传动链后,将驱动装置底座与驱动平台焊接牢固,再安装保护罩(链轮罩、皮带轮罩)。
开式链传动的传动链条在安装前,应先启动电动机,检查小链轮的转动方向是否与牵引链条的运行方向一致。(牵引链条运行方向是:从提升机进料口侧上提向着出料口侧下行的方向运动),如旋转方向有误,则应重新联接电源线后方可安装传动链条。传动链条安装后其垂度在10~30mm。传动链轮罩下半部固定在适当位置上,罩壳内应注入适量润滑油。润滑油的运动粘度为30mm2/s~40mm2/s,传动链条浸入油池深度为6~12mm。
牵引链条在安装前应检查其关节转动是否灵活,如转动困难,应拆下用汽油或煤油洗净锈斑、并用砂纸擦光至转动灵活后方可安装。严禁涂抹润滑油。
为搬运和安装方便,出厂时将4米左右的牵引链条串接为一组,安装时先打开尾部检修口盖及中部检修口盖,将牵引链条正确的(四孔板相对)从尾部或中部检修口逐组连接后用手拉葫芦分别将两条同侧牵引链条从提升机机壳内往上吊装。牵引链条绕过头轮后将其连接。用另一只手拉葫芦将尾部链轮总成提到其可调范围的最上端,使牵引链条绕过尾轮后连接。放下尾轮总成,这时尾轮尚未利用的张紧行程应不小于全行程的50%。如发现太高或太低,应在最后接头处,加入或卸下2节牵引链条,然后再行调整。
牵引链条安装完成后可安装料斗。
牵引链条料斗安装后可安装杠杆与沉重箱,并装上沉重物。
在安装料斗的同时,就可将进出料口与其配套设备连接,为保证进出料畅通。进出料口与其配套设备之间的非标连接段与水平面的夹角应大于50°。
安装好的提升机用人力应可灵活转动链轮,转动时不应发生运动机件与固定机件相互碰撞现象。若上述要求全部达到并认为满意,则可盖上罩盖,并垫上石棉线或其它密封垫。拧紧所有螺栓,清除提升机内部的所有另碎材料,以及各润滑系统加注润滑油,即可进行两小时的空载试车。
主轴装置
提升机的主轴装置包括卷筒、主轴、主轴承,在双筒提升机(或可分离式单筒提升机)中还包括有调绳离合器。以下为JK系列双筒提升机主轴装置结构。
1—主轴承,2—密封头,3—调绳离合器;4—尼龙套;5—游动卷筒;
6一制动盘,7—挡绳板;8—木衬;9一固定卷筒;10—切向键;11一主轴
固定卷筒的右轮毂用切向键固定在主轴上,左轮毂滑装在主轴上,其上装有润滑油杯,应定期向油杯加润滑油,以免轮毂和主轴表面磨损。冷轧机游动卷筒的右轮毂经轴套滑装在主轴上,也装有润滑杯,保证润滑。轴套的作用是保护主轴和轮毂,避免在调绳时轴和轮毂磨损。左轮毂用切向键固定在轴上并经调绳离合器与卷筒连接。卷筒为焊接结构,其特点是筒壳下没有其他(如支环和斜撑等)支撑结构,两侧轮辐(支轮)是由钢板制成的,开有若干人孔。这种筒壳支撑结构的弹性比铸造支轮好,可以在一定范围内降低筒壳的局部应力。筒壳和支轮的材料过去主要用普通3号钢板,为了提高强度,至2012年12月30日,多使用16Mn钢板。筒壳外边一般均设有木衬。在单层缠绕时,木衬上车有螺旋绳槽,以使钢丝绳规则地排列,并减少钢丝绳的磨损。木衬的厚度应不小于2倍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