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钢结构柱脚二次灌浆的关键规范要点及技术要求,综合施工标准与实践经验整理:
一、灌浆层设计规范
1.
厚度要求
蕞小厚度 ≥50mm(铰接节点)
,刚性连接节点宜 ≥100mm;
厚度偏差 ±5mm,超厚灌浆需分层施工并加设抗裂钢筋网。
2.
材料强度
灌浆料强度需比基础混凝土 高一等级(如基础C30则灌浆料≥C35);
28天抗压强度 ≥65MPa,膨胀率 0.02~0.1%(硬化阶段微膨胀)。
二、施工工艺关键点
1. 前期准备
基础处理:
灌浆前24小时湿润基础面,灌浆前1小时清除积水但保持湿润;
油污、浮浆需用钢丝刷清除,螺栓孔内杂物用空压机吹净。
支模要求:
模板距底座边缘 ≥60mm,顶部高出灌浆面 5mm 防漏浆;
缝隙用水泥密封,复杂部位采用专用灌浆模具。
2. 灌浆操作
搅拌控制:
水料比 13~15%(准确计量),高速机械搅拌 ≥3分钟;
流动度 ≥300mm(自流平型),出机30分钟内用完。
灌注方法:
采用 单侧连续灌注 至对侧溢浆,禁止多点灌注;
压力维持 0.1~0.5MPa,大型柱脚可短暂提至 0.8MPa。
3. 特殊工艺
压浆法:
适用于精度要求高的设备底座,先灌注螺栓孔,再注压浆层(厚30~50mm);
初凝后期调整垫铁升降块压实浆体。
低温施工:
浆料温度 ≥10℃,-10℃以上环境掺防冻剂施工。
4. 养护要求
灌浆后 3~5小时 表面压光,覆盖湿布保湿养护 ≥7天;
气温 >25℃ 时加盖养护毯防暴晒开裂。
三、质量验收标准
项目
规范要求
检测方法
密实度
套筒/空隙填充率 ≥95%
内窥镜或X光抽查
垂直度
柱脚偏差 ≤H/1000且≤5mm
全站仪测量
强度验证
同期试块28天强度达标
压力机测试
粘结性能
无脱落空鼓
锤击法检查
四、事故预防措施
1.
裂缝控制:
分仓长度 ≤1.5m,超长结构设伸缩缝;
严寒地区掺 5~8% 防冻型膨胀剂。
2.
螺栓防护:
灌浆后螺栓外露部分涂防锈漆,锚固长度 ≥15d(d为螺栓直径)。
案例依据:某石化装置采用压浆法施工,配合0.12水料比及7天覆膜养护,柱脚灌浆密实度达98.5%。
规范依据:严格执行《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17灌浆层条款及《水泥基灌浆材料应用技术规范》YB/T9261-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