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浇筑过程中当混凝土因结构间隙狭小、钢筋密集、流动性不足等原因无法顺利灌注时,选择灌浆料是非常有效的解决方案。以下从适用场景、灌浆料尤势、选型要点及施工注意事项展开说明,帮助解决灌注难题:
一、二次浇筑混凝土灌不下去?常见场景分析
混凝土灌注困难通常源于以下场景,此时普通混凝土(流动性差、需振捣)难以满足要求:
狭小空间 / 密集配筋:如设备基础螺栓孔、预制构件拼接缝、梁柱节点钢筋密集区(间隙≤30mm),混凝土骨料易被卡住,无法填充密实。
复杂结构死角:异形构件、管道包裹处等,振捣棒无法伸入,混凝土易出现蜂窝、空洞。
对流动性 / 自密性要求高:普通混凝土坍落度不足(通常≤200mm),难以自流平填充。
二、灌浆料的核心尤势:解决灌注难题的关键
灌浆料是一种特种水泥基材料,通过优化配比(细骨料、高效减水剂、膨胀剂等),具备以下特性,完全适配灌注困难场景:
超高流动性:初始流动度可达 300-350mm(远超普通混凝土),能自流平填充至细微间隙,无需振捣。
早期强度高:1 天强度可达 20-50MPa,3 天达设计强度 70% 以上,适合快速承载场景(如设备安装)。
微膨胀性:硬化过程中轻微膨胀(膨胀率 0.02%-0.1%),避免收缩开裂,确保与基层紧密粘结。
适应性强:可在干燥 / 潮湿基层施工,对钢筋无锈蚀,且耐水、抗渗性能优异。
三、灌浆料选型:根据工程需求精准匹配
选择时需重点关注以下指标,避免 选错型号:建议选择C60灌浆料以及H60灌浆料
流动度:
超狭小间隙(≤10mm):选 “超细型灌浆料”(骨料粒径≤0.5mm),流动度≥300mm。
一般间隙(10-50mm):选 “通用型”,流动度 280-300mm 即可。
强度等级:
设备基础、钢结构柱脚:常用 C60/H60/C80灌浆料,满足重载需求。
四、施工注意事项:确保灌注效果
基层处理:
清理表面浮灰、油污,凿毛粗糙面(增强粘结);潮湿基层需无明水,干燥基层提前洒水湿润。
拌合要求:
按说明书加水(通常水料比 11.5%-13%),用电动搅拌器高速搅拌 2-3 分钟,确保无结块、流动性均匀。
灌注方式:
从一侧缓慢倒入,利用自流平特性填充,避免振捣(防止气泡);高处灌注需用导管引流,防止离析。
养护:
灌注后 1-2 小时覆盖薄膜,夏季洒水保湿,冬季保温(确保环境温度≥5℃),养护期≥7 天(重要构件≥14 天)。
总结
当普通混凝土因流动性、空间限制无法灌注时,灌浆料凭借高流动、自密性、早强等特性成为最优选择。关键在于根据间隙大小、强度需求、环境温度选对型号,并严格把控基层处理、拌合、养护等环节,才能确保灌注密实、强度达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