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让二手自动取样溶出仪 片剂胶囊溶出度检测仪 2017年产
出售岛津高效液相色谱仪,紫外线检测仪,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自动取样溶出仪,红外光谱仪,卧式蒸发器,薄膜蒸发器,三效降膜蒸发器,刮板式蒸发器,磁力搅拌罐,单层搅拌罐,电加热搅拌罐,带式干燥机,空心桨叶干燥机,滚筒干燥机,管束干燥机,真空冷冻干燥机,沸腾干燥机,卧式沸腾干燥机,污泥干燥机,真空干燥机,隔膜压滤机,带式干燥机,厢式压滤机,自动压滤机,不锈钢压滤机,隔膜自动压滤机

自动取样溶出仪作为药品研发、质量检测等领域的核心设备,其规范操作直接影响检测数据的准确性与可靠性。无论是新手操作人员还是经验丰富的实验人员,都需严格遵循标准化流程,确保每一步操作符合实验要求。以下将从操作前准备、核心操作步骤、操作后维护及注意事项四个维度,详细讲解自动取样溶出仪的使用方法。

一、操作前准备:奠定准确检测基础
操作前的准备工作是保障实验顺利进行的关键,需从设备检查、试剂与样品准备、环境把控三方面入手,排除潜在干扰因素。
1. 设备状态检查
首先,需确认自动取样溶出仪外观无损坏,电源线、数据线连接牢固,无松动或破损情况。打开设备电源,进入操作界面,检查仪器自检功能正常 —— 重点关注温度控制系统(默认模拟人体体温 37℃±0.5℃)、搅拌系统(转速误差需≤±2%)及取样系统(取样针通畅、管路有无泄漏)。若自检时出现温度波动过大、搅拌异响或取样报错等问题,需立即停止使用,联系维修人员排查故障,避免因设备异常影响检测结果。
其次,检查溶出杯与搅拌桨的洁净度。使用专用毛刷搭配中性洗涤剂清洗溶出杯,再用纯化水反复冲洗 3-5 次,用无水擦拭内壁,确保无残留污渍、划痕或药液残留。搅拌桨需重点检查桨叶变形、表面光滑,若有磨损需及时更换,防止影响搅拌均匀性。

2. 试剂与样品准备
样品准备需根据检测品类调整:若检测片剂或胶囊剂,需选取外观完整、无裂痕的样品,且每片(粒)重量差异符合标准;若检测颗粒剂或散剂,需将样品均匀分成等份,确保每份样品重量误差≤±1%,避免因样品量不均导致检测偏差。
3. 环境条件把控
实验环境需保持洁净、干燥,温度控制在 20-25℃,相对湿度≤65%,避免阳光直射或气流剧烈波动,防止影响溶出介质温度稳定性。同时,实验台需平整、稳固,避免设备运行时产生震动,干扰搅拌与取样精度。

二、核心操作步骤:规范执行确保数据准确
完成准备工作后,按照 “参数设置 — 介质添加 — 样品投放 — 启动检测 — 数据记录” 的流程逐步操作,每一步均需严格遵循操作规范。
1. 参数设置
在仪器操作界面中,根据检测标准设置关键参数:温度设定为 37℃(特殊检测需求可调整,如模拟高温环境),搅拌转速根据样品类型选择,取样时间点需依据检测要求设定,例如普通片剂需设置 5min、10min、15min、30min、60min 等取样时间,缓释制剂则需延长至 8h、12h 甚至 24h。同时,设置取样体积(通常为 1-5ml)与补液体积,确保检测过程中溶出环境稳定。
2. 介质添加与预热
将配制好的溶出介质缓慢倒入溶出杯中,注意避免产生气泡(气泡会影响药物溶出与取样准确性),若出现气泡可轻轻摇晃溶出杯或用针头刺破。每个溶出杯的介质体积需准确一致(如 900ml 或 500ml),误差≤±1ml。添加完成后,关闭溶出仪舱门,启动温度控制系统,待介质温度稳定在 37℃±0.5℃并保持 10min 后,再进行下一步操作,确保溶出环境符合人体生理条件。

3. 样品投放与检测启动
使用专用镊子将样品轻轻放入溶出杯中,确保样品完全浸没在介质中,且不与杯壁或搅拌桨接触(避免影响溶出速率)。投放完成后,立即关闭溶出杯盖,在操作界面点击 “启动” 按钮,仪器将自动开始搅拌与计时。
检测过程中,需实时观察仪器运行状态:关注温度显示稳定、搅拌桨转动均匀、取样针按时准确取样。若出现异常(如取样针堵塞、介质渗漏),需立即暂停检测,排查问题后重新开始实验,已获取的数据需标记为无效,避免纳入分析。

4. 数据记录与后续分析
仪器会自动将采集的样品溶液送入检测器(如紫外分光光度计、高效液相色谱仪),并生成实时溶出曲线。操作人员需在每个取样时间点记录对应的溶出量数据,同时观察溶出曲线平滑,无异常波动。检测结束后,导出完整数据报告,包括溶出量、溶出速率、溶出曲线等信息,与标准值对比,判断样品符合质量要求。
三、操作后维护:延长设备寿命保障性能稳定
实验结束后,需及时对设备进行清洁与维护,为下次使用做好准备。
1. 设备清洁
先关闭仪器电源,待设备冷却至室温后,拆卸溶出杯、搅拌桨与取样管路,用纯化水反复冲洗 3-5 次,去除残留介质与样品。对于难以清洗的污渍,可使用专用清洗液浸泡 10-15min 后再冲洗。清洗完成后,将溶出杯、搅拌桨放入烘干箱(温度设定为 60℃)烘干,取样管路需用压缩空气吹干,防止残留液体滋生细菌或导致管路堵塞。

2. 设备维护
定期检查搅拌桨的磨损情况,若桨叶出现变形或划痕,及时更换;清洁温度传感器与 pH 传感器,确保其检测精度;检查取样针通畅,可用专用通针清理针内杂质。同时,每月对设备进行一次全面校准,包括温度校准(使用标准温度计对比)、转速校准(使用转速计测量)与取样体积校准(称量取样液重量,换算为体积),确保设备性能符合标准要求。

四、注意事项:规避操作风险与误差
在整个操作过程中,需注意以下细节,避免影响检测结果或造成设备损坏:
样品投放时动作需轻柔、迅速,避免介质溅出或样品黏附在杯壁上;
取样过程中禁止打开溶出仪舱门,防止温度波动与外界污染;
溶出介质需现配现用,避免长时间放置导致 pH 值变化或微生物滋生;
操作人员需佩戴手套、护目镜等防护装备,防止试剂接触皮肤或溅入眼睛;
若检测过程中出现停电等突发情况,需立即记录当前时间与状态,待电力恢复后,评估重新开始实验,不可直接继续未完成的检测。

总之,自动取样溶出仪的使用需严格遵循标准化流程,从准备工作到操作执行,再到后期维护,每一步都需细致严谨。只有规范操作,才能确保检测数据的准确性与可靠性,为药品质量控制、食品与化妆品安全评估等工作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