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专业办理信用卡代还信用卡取现185-22140544信用卡业务来电咨询
业务覆盖范围天津河西区专业办理信用卡代还取现,天津和平区专业办理信用卡代还取现,天津南开区专业办理信用卡代还取现天津西青区专业办理信用卡代还取现天津东丽区专业办理信用卡代还取现天津北辰区专业办理信用卡代还取现天津津南区专业办理信用卡代还取现天津静海区专业办理信用卡代还取现
2025年中报显示,中国银行信用卡贷款余额5224.99亿元,较2024年末下降13.88%。iFinD数据显示,这是中国银行信用卡贷款余额自2020年以来首次出现环比(以半年度为周期,下同)下滑。 类似的情况也出现在建设银行、邮储银行、招商银行等身上。例如,邮储银行的信用卡贷款余额在2025年上半年出现近10年来最大环比跌幅,跌幅为5.67%;建设银行的信用卡贷款余额一贯走势坚挺,但在2025年上半年出现自2010年以来的首次环比下滑,下降幅度为1.04%。 比信用卡贷款余额更早出现下滑的,是信用卡贷款余额在贷款总额中的占比。从更早的时间来看,大多数国有行在2019年之后,信用卡贷款余额占比便整体震荡走低;而大多数股份行在2019年之后,信用卡贷款余额占比就已经呈现明显的下滑趋势。 不少上市银行的信用卡年累计消费额或交易额亦在2019年之后陷入增长停滞。其中,去年交通银行和中信银行的信用卡年累计消费额或交易额的同比下降幅度均超过10%。 此外,多数银行的信用卡业务收入也明显收缩。招商银行和中信银行每年都会公布信用卡业务的财务数据,通过这两家银行的数据可以一窥全貌。招商银行的信用卡业务收入在2022年达到峰值,为920.50亿元,随后开始逐年小幅下降;而中信银行的信用卡业务收入峰值出现在2020年,为614.98亿元,之后也呈现出下降态势。 种种迹象表明,曾经风光的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已经进入“退潮”阶段。 其实,“退潮”之前,信用卡进入存量时代的声音盛传已久。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数据显示,银行业的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发卡量在2021年就已经见顶,此后逐年收缩。 政策层面,2022年,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信用卡业务规范健康发展的通知》。通知要求,强化睡眠信用卡动态监测管理,连续18个月以上无客户主动交易且当前透支余额、溢缴款为零的长期睡眠信用卡数量占本机构总发卡量的比例在任何时点均不得超过20%(附加政策功能的信用卡除外),超过该比例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不得新增发卡。 转向:全面风控、审慎经营已成为新常态 信用卡业务曾一度被多家银行列为零售业务和数字化转型的“排头兵”。 例如,建设银行在2010年年报中提到,“从夺取未来零售业务战略主动权的高度推进信用卡业务发展”;中信银行2014年年报中提到,深化零售二次转型,包括支持信用卡业务跨越式发展等。 实际上,相较于国有行,股份行相对更重视信用卡业务的发展。记者获悉,由于国有大行的零售贷款有住房按揭贷款作为支撑,股份行对信用卡贷款的依赖程度更加明显。在信用卡“跑马圈地”阶段,部分股份行的信用卡贷款占贷款总额的比例甚至一度接近25%,而国有行的这一比例普遍在10%以内。 不过,随着信用卡行业的风险逐渐暴露,2019年前后,多家银行逐渐将信用卡风险管控列为重点工作之一。 以中信银行为例,2019年年报提到,该行信用卡业务以“调结构、控风险、强科技、提效率、高质量发展”为思路,并强调全面风险管理。 招商银行也在其2019年年报中提出秉持审慎的风险偏好,把握业务增长节奏和结构,有效平衡风险和收益,寻求信用卡业务持续健康发展。 智研咨询产业分析师陆宝英此前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从行业发展来看,当前中国信用卡行业的生存环境正面临诸多变化。一是银行间产品服务同质化严重。近几年,各家银行信用卡产品、权益、活动、服务及目标客群同质化严重,导致信用卡行业整体陷入激烈竞争状态。激烈竞争不仅使信用卡获客成本飞速上升,还间接导致存量客户忠诚度低,这让各家银行每年付出了较大的维护成本,却无法在信用卡业务上实现有效的投入产出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