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竹,别 名:湘妃竹、妃子竹
竹情介绍:斑竹的绿杆上分布有大小等的紫褐斑块与小点,分枝也有紫褐斑块,故名斑竹。杆高2—4米,直径1—4CM,新杆绿色。当年年底竹杆出现大小不等的淡黑色或紫黑色的斑点,斑点中心浓,边缘淡,斑点大小相差悬殊,并随竹龄增大,其色愈浓;或形成不规则的同心圆。
斑竹指的就是有斑纹图案的竹子,不过斑竹并不是竹子的某一个品种,它是细菌侵蚀过竹身之后,在竹子表面形成的各种菌斑花纹。依据这些不同图案的菌斑花纹,人们给斑竹又细分了三种类型,各自都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凤眼、梅鹿和湘妃,这其中又以湘妃竹为最好,它的收藏价值相对来说是这三类斑竹中最高的。[mottled bamboo] 也叫“湘妃竹”。
观赏特色:斑竹竹杆有紫褐色斑,花纹美观,是传统的观赏竹类。
栽培技术:斑竹栽植应选择土壤腐殖质多、阴湿但排水良好的地方。在排水良好的沙石土壤或干燥地段生长的竹株斑纹美丽,而在过于湿润的土壤中生长,其杆色斑纹过黑;若是在林相稀疏、阳光直射之地生长,杆色发黄,无光泽。斑竹栽植时间以2—3月为宜,2—3株成丛栽植。斑竹一般4年以后开始衰老,6—7年后即枯萎。
习 性:斑竹适应性强,阳性,喜温暖湿润气候,较耐寒、旱,在年平均气温15—16摄氏度,1月气温不低于4—5摄氏度,雨量充沛的地方较适宜。
园林用途:庭院观赏,宜在亭、台、轩、榭旁栽植数株,或在名胜古迹处的墙边、角落栽植,也宜以粉墙为背景,栽植几行,并以门洞、方窗框之,能创造出竹影婆娑的清幽典雅环境。国内各大城市园林中多有栽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