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称: 苦参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纲: 双子叶植物纲
目: 蔷薇目
科: 豆科
属: 苦参属
分布区域: 俄罗斯、日本、印度、朝鲜以及中国南北各省区。
拉丁学名: Sophora flavescens
形态特征
苦参-植物原生态(图2)
落叶半灌木,高1.5~3m。根圆柱状,外皮黄白色。茎直立,多分枝,具纵沟;幼枝被疏毛,后变无毛。奇数羽状复叶,长20~25cm,互生;小叶15~29,叶片披针形至线状披针形,长3~4cm,宽1.2~2cm,先端渐尖,基部圆,有短柄,全缘,背面密生平贴柔毛;托叶线形。总状花序顶生,长15~20cm,被短毛,苞片线形;萼钟状,扁平,长6~7mm,5浅裂;花冠蝶形,淡黄白色;旗瓣匙形,翼瓣无耳,与龙骨瓣等长;雄蕊10,花丝分离;子房柄被细毛,柱头圆形。荚果线形,先端具长喙,成熟时不开裂,长5~8cm。种子间微缢缩,呈不明显的串珠状,疏生短柔毛。种子3~7颗,近球形,黑色。花期5-7月,果期7~9月。
栽培技术
种子繁殖:播种前用40~45℃温水浸10~12h,或进行沙藏,1:3混合放在0~10℃左右条件下处理20~30d,南方3~4月,北方4月播种,按行距65cm,株距30cm穴播,每穴播种8~10粒,覆土2~3cm。1hm2播种量22.5~37.5kg,播后温度在15~19℃,有足够湿度约25d即出苗。苗高15~16cm时,匀苗、补苗,每穴留苗3~4株。
田间管理
及时除草、浇水、培土,每年追肥l-2次,第1次在5月中、下旬,第2次在8月间,以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