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化妆品牌曾经是一代人的记忆
面对实力远高于国产化妆品品牌且来势凶猛的国外化妆品品牌,国产化妆品不进则退,如何进行创新和寻找差异化竞争方式,是我们要思考的首要问题。
小护士“外嫁”欧莱雅,大宝“联姻”强生(中国),丝宝“委身”拜尔斯道夫,丁家宜被法国香水巨头科蒂集团收购。近年来,国产化妆品品牌不断被外资收购,中国化妆品市场的竞争已形成外资主导的局面,国产化妆品品牌被推到了悬崖峭壁旁边。这些被收购的民族品牌,现在处境如何?有更好的发展前景还是已经暗淡无光?
近日,记者采访了相关人士,并对被收购的民族化妆品牌进行了调查。
民族品牌在外资怀抱中香消玉殒
小护士创立于1992年。据AC尼尔森的调查统计,小护士品牌认知度高达99%,2003年的市场份额达4.6%,是中国第三大护肤品牌。2003年底法国欧莱雅收购小护士。如今,小护士在市场上也几乎销声匿迹,取而代之的是“卡尼尔”。
2010年12月6日,全球最大香水公司科蒂集团以“现金+股权”的方式、收购估值约为4亿美元的丁家宜。
“大宝,天天见”的大宝2008年被国外企业强生收购。强生收购大宝后虽然宣布计划并保留大宝品牌,但消费者下意识的第一反应还是“排斥”。“大宝”系列化妆品1985年诞生至今,适应了不同时期、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已陆续形成护肤、洗发、美容修饰、香水、特殊用途共五大类100多个品种。
业内人士称,大宝缺少的是资金、技术和管理理念,强生是出于补足产品线的考虑,看好大宝的品牌和渠道。“低端化妆品是很容易研发的,但培育一个成熟的终端需要花很长时间,收购大宝无疑走了捷径。”企业战略研究专家表示。
业内人士称,之前众多事实证明了外资收购国内日化品牌的成功案列太少。“大多数国内民族品牌在收购后不是被外资同类品牌所取代,就是被‘雪藏’,最后淡出人们视野。”业内人士认为,欧莱雅收购小护士就是为了控制其品牌发展,活力28投入外资企业怀抱后就几乎香消玉殒。国外企业收购民族品牌只是为了占领市场。
“收购”是市场竞争结果
知名化妆品品牌销售经理杨丹表示:“品牌收购是市场行为,在欧美日经济发达国家也是这样,通过市场不断地整合、集约,才形成目前的巨无霸。只有当企业经历完全的市场化之后,中国日化民族品牌才有希望。”因此,在他看来,日化品牌“被收购”,不必太悲伤。“被收购并不能完全说明是国产日化品牌的失败,而是体现了中国日化产业正逐步成熟,从最早的产品时代到后来的营销时代再到现在的资本时代。” 杨丹补充说。
中国日化市场,是一个完全开放、毫无保护、国际化自由竞争的市场,起步迟、弱小的中国本土日化品牌目前无法与跨国公司一决高下。只能在差异化的小众、细分市场觅食,在中国三线、四线甚至是五线市场竞争、生存和发展。当行业竞争进入品牌竞争与资本竞争时代,面对跨越国际的大力度洗牌与高度整合,洋品牌为了继续保住它们的老大地位,为了谋求更多的利润,必然举起它们的“资本大棒”,砸向本土日化“优质品牌”。
本土日化民族品牌在遭遇这些跨国寡头“围剿”同时,在终端市场同样遭受着不平等待遇,生存空间狭小,看不到未来。与其战死沙场,不如接受外资的“招安”——“品牌,养不大的儿,当猪卖!”民营老板拿着几十亿元,赶紧逃离这个“围城”。
男士美容养生馆加盟品牌王者之风 在线QQ2314621317 加盟电话:13071005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