釉里红瓷创烧于元代。釉里红的最大特点是烧制难度大,成品率极低。它是以铜为着色剂,在白胎上直接绘制各种图案纹饰,在上面施一层釉,铜在高温还原焰中发出了红色,所以名叫“釉里红”……釉里红
釉里红
釉里红瓷创烧于元代。釉里红的最大特点是烧制难度大,成品率极低。它是以铜为着色剂,在白胎上直接绘制各种图案纹饰,在上面施一层釉,铜在高温还原焰中发出了红色,所以名叫“釉里红”。铜离子对温度极为敏感,在窑炉中火候不到,呈现黑红色或灰红色;火候稍过,铜离子便挥发,从釉层中溢出,呈现特有的飞红现象或干脆褪色,纹饰不连贯。当时烧柴窑很难控制窑温,只有凭把桩师父的经验,无法大规模生产,所以釉里红产量一直很小。
到了明洪武朝,釉里红瓷却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从实物遗存量上比较,甚至比青花瓷还多。洪武早期的制品多呈黑红,不够鲜艳,甚至有些烧成了“釉里黑”也未被打碎埋掉。即便如此,此类品种贯穿洪武朝始终,坚持不懈。中、晚期多呈较纯正红色。风格古朴、厚重,器型硕大,纹饰丰满,气势夺人。
元代釉里红
大多呈灰黑色
,器物以碗
、罐
居多。装饰
简单,有缠枝莲、缠枝牡丹、草叶纹等。釉里红
明洪武
年釉里红较为盛行,呈色浅红而带灰色。当时的器物釉面有的有纹片。除了玉壶春瓶、玉壶春执壶及口径在20厘米的大碗为釉底外,其它均为糙底。装饰以线描为主,纹饰有缠枝菊纹、缠枝牡丹、缠枝莲等,与元代的人物故事、动物、鱼藻等图案相比,就显得简单了。器型除了瓶、壶
外,还有盘、碗、罐等。清雍正
时的釉里红呈色鲜红且有层次,烧造 得极为成功
,可谓历史
高峰。当时器型有盘
、碗
、瓶
等,纹饰以三鱼、五蝠为多见。 釉里红
与青花瓷同时期,元代的景德镇瓷工还发明了釉里红瓷,这也是一个重大的创新项目,可以说与青花瓷是一树绽开的两支并蒂花。釉里红瓷是以铜红釉(氧化铜)在瓷胎上绘制蕴含纹,然后自以透明釉,在高温还原焰中烧成后,纹饰在釉下呈现红色,柔和美观。釉里红的制作是均窑紫红斑釉变而来的。钧窑的紫红斑纹原为自然形态,其形有的象蝙蝠,有的象鱼,其后渐次为人工所控制。釉里红常常与青花配合装饰,称青花釉里红瓷,或叫青花火紫,形成一种别致的装饰
纹样。由于烧制难度较大,元代的产量不多,留传器物也很少。现存的一件标有“至元戊寅
”铭款
的青花釉里红瓷器,是元代釉里流传至今的珍品。 釉里红
用铜红料在瓷器坯胎上描绘纹饰,然后罩一层透明釉,在1200℃左右的还原焰中一次烧成,铜发红色,又在釉下,故名“釉里红”。纯正的铜红釉色彩华丽、气氛热烈,深受欢迎。早在唐代长沙窑,就偶有釉下铜红彩的产品。元代景德镇成功地烧制釉里红器。六十年代,河北保定曾出土元代青花袖里红制品。以后在江西高安也出土元代青花釉里红缸。菲律宾存有我国元代的外销釉里红器。到明代,洪武朝釉里红较为盛行
,但红色往往晕散而不太鲜艳。宣德朝
有成功的釉里红鱼纹高足杯等留世。明中期以后曾一度衰落,明末有小件器的生产。清康熙朝恢复明代前期水平,并新制釉里红、青花和豆青色的釉里三彩新品种。雍正
时的产品
更趋精进,不仅色泽鲜红,而且成品率
极高,特别是青花和釉里红在同一器上的青花釉里红品种更为突出。乾隆
以后,釉里红的生产技术一直末能达到这一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