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防染盐S(Resist S)
防染盐S在印染上的用途
(一) 作还原染料防白助剂 防染盐 S 是一种化学性的防染剂。还原染料地色防染印花时,把白布先印防白浆,再轧染士林染液。防白浆中除了加入氯化锌(酸性防染剂),钛白粉外,有时还加入适量的防染盐 S 作为防染的辅助剂,其原理是利用它具有氧化力,能消除士林染液中保险粉的还原力,使染料隐色体来不及在纤维上固着而先行氧化为原来的染料色淀,不能与纤维发生染色的作用,即当士林轧染液罩染在花布上印有防白花纹的地方,由于防白浆中有了防染盐 S 氧化剂的存在,把士林染液里的还原剂抵消,因此防止了士林染液的浸透入棉纤维,从而增进了防白浆的效果。
(二)作铜盐、活性、纳夫妥染料等地色拔染印花时地色保护剂 拔染印花用的地色布,像玫瑰红、大红、枣红、咖啡、秋香绿以及各种果子色等,在印花前,如不经过适量氧化剂的前处理而即行印花,往往会产生浮雕现象。这种现象的产生是由于在拔染过程中,印花浆没有完全被刮浆刀刮除,使地色布上没有花纹的表面,也能印上很少的雕白粉,结果这少量的雕白粉就使地色的表面破坏而形成浮雕。如果有拖刀或拖浆,则造成的浮雕现象更为严重,这就损害了织物表面的美观而形成外观疵点。
从化学上来分析,使地色表面受到破坏的是还原剂,可以在地色在上预先浸轧一定量的氧化剂,以抵抗没有刮清的雕白粉。但这氧化剂是有一定含量的,要是超过了这氧化剂的能力范围,则多余的雕白粉又将使地色破。因此这种氧化剂只要作一定限度的补益,而不需要把全部的雕白粉抵消,这样,在需要印花的地方,就仍然能使地色受到破坏而显现花纹。
通常使用的这种氧化剂是防染盐S,织物染色烘干以后,浸轧这种2~3克/升溶液,烘干而后印花。浸轧防染盐S 以后,印花时有轻微的浮雕或拖刀,那么雕白粉能与防染盐 S起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致将地色破坏。但如果超过了它应有的能力以后,则仍会破坏地色。
注 1.容易拔染的地色及花型面积较大的,防染盐S用量可提高至5~6克/升。
2. 防染盐 S与雕白粉所起的化学反应式如下:
(三)作修理花布浮雕用剂 棉布印花后如发现多量匹数有拖刀或浮雕现象,蒸处后必然造成严重疵病。为了克服这一缺点,必须将花布在未蒸处前立即送回印花车间回修。进行回修时,可根据浮雕的程度,将适量的防染盐S(一般用量0.1~0.2克∕升)加入清水里,用没有雕花而表面成细麻状的花筒印花,然后进行蒸处,以使防染盐S与雕白粉作用而获得改善。
(四)作活性染料印花后汽蒸时色光保护剂 活性染料在棉布上直接印花后汽蒸,蒸处机中的还原性物质或还原性气氛,以及由高温汽蒸促使纤维和浆料水解所带来的还原性,常会影响它们的色光而使之萎暗。如果印浆里加用了弱氧化剂防染盐 S,当印花后蒸处时就把蒸处机里的那种还原能力抵消,因此,保护了活性染料应该具有的鲜艳色光。用量一般为10克∕升左右,热固型与普通型拼色或同印时,汽蒸时间需较长,对普通型活性染料色光影响更大,防染盐 S 用量宜增加至15克∕升。更须注意,用浓度较浅的活性染料色浆在织物上满地印花时,印浆中必须加足量的防染盐 S,以抵消由高温汽蒸促使纤维和浆料水解所带来的还原性,防止色萎。
(五)作活性染料轧染-汽蒸法色光保护剂 普通型及热固型活性染料,用轧染-汽蒸法染色后汽蒸时,亦会因蒸箱中有还原气体的存在而影响色光。染浅色时更为显著,可在轧染液中加入防染盐S约10~20克∕升,防止色萎。
(六)作还原染料色纱织物煮练时白地保护剂 某些还原染料色纱嵌条织物如色织条格府绸,碱煮时,往往被部分剥色而沾污白地,为了克服这个缺点,可在纯碱煮练液中加入防染盐S约1.5~3克∕升。防染盐S是弱氧化剂,可防止染料在煮练中还原而渗化及沾污白地。理由很简单,就是织物中的白色部分,因有防染盐 S的保护,不致再受色条渗化而着色的危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