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固技术简介
植筋胶加固
技术咨询15800600685
化学锚筋是在原结构上通过钻孔、注胶,使钢筋或螺栓与混凝土粘结成为整体,以达到结构补强目的。应用范围: 旧建筑物改造、扩建梁柱补强,新增大梁、剪力墙等的结构植筋;新建筑未预留钢筋,构造柱、剪力墙、栏杆、围墙、拉墙筋等的固定。
施工工艺:
施工准备→定位放线→探测钢筋→定位成孔→清理孔洞 →注胶插筋→成品保护→拉拔实验
1、施工准备:施工前准备好施工需要的各种材料,钢筋锈蚀的要进行除锈处理,搭设好施工脚手架,清除掉施工作业面内的障碍。
2、定位放线:按照设计图纸定位放线,将工作面处的混凝土用电镐剔除,然后在需要植筋的部位做出标记,定位线偏差应符合质量验收评定标准。
3、探测钢筋:使用人工进行剔凿,将混凝土表面的保护层剔除,找出需要植筋部位的钢筋的具体位置,剔凿时应避免对原结构钢筋的损伤。
4、定位成孔:根据设计的钢筋规格选用合适钻头使用电锤在混凝土上垂直打孔,孔深至少应符合设计图纸和植筋胶的要求(15d至20d)。
5、清理孔洞:用气泵将空洞内灰尘吹尽,然后用钢丝刷进一步清理孔壁,再用气泵清理,以上工作重复两三遍后用棉纱将孔堵死以防灰尘再次进入孔穴,然后报请监理、甲方验收孔洞。
6、注胶:当一个工作面的锚筋 孔全部清理干净以后,将筒装药剂装入胶枪,再装上混合器(当混合器长度达不到)锚筋孔深度,混合器的端部可以连接软管以达到加长的目的)。将混合器(或软管)直接插入锚筋孔底部,打开胶枪保险,开始挤压,此时双组份胶通过挤压,在混合的当中自动搅拌均匀(无需人工进行搅拌)。用胶枪边挤压,边慢慢往后退,待胶灌到孔体积的80%时,停止挤压胶枪,此时可以栽钢筋。
7、 植筋:将已准备好的钢筋慢慢旋转插入已注胶的孔内(当孔内有空气时,千万不能使劲快速插入,那样会将胶用空气喷出来,无法保证孔内胶的饱和度,严重影响植筋效果)。植筋时一定要注意规格、尺寸需与原图设计一一对应,以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施工麻烦。
8、成品保护:植筋结束后将施工作业面清理干净,清理时使用丙酮水等有机溶剂将残留在混凝土面上的结构胶擦拭干净,在植筋作业面旁竖上警示标牌,严禁在48小时之内对所植钢筋进行任何形式的扰动和在周围进行高温操作。
粘 钢 加 固:
技术咨询1580060068
粘钢加固是在混凝土构件表面用建筑结构胶粘贴钢板,使钢板与混凝土牢固地形成一体,以达到结构加固补强作用。 应用范围: 粘钢加固适用于受静力作用的一般受弯及受拉、受压构件,如楼板、横梁、立柱以及新开设门洞,桥梁的补强加固。
施工工艺:
施工准备→定位放线→混凝土构件基层处理→钢件制作、处理→ 预贴→配制结构胶→涂胶、粘贴、加压检查→固化养护→检验
1、施工准备:按照设计图纸准备好粘贴的钢板,并对钢板表面进行除锈、打毛处理,准备好施工所需要的材料,对施工作业人员进行技术、安全交底。
2、定位放线:根据图纸确定粘钢加固部位,弹线。
3、混凝土构件基层处理:对混凝土构件粘合面,若有油污,先用硬毛刷沾高效洗涤剂,除去其表面油污后用清水冲洗,再对粘合面用角向磨光机进行打磨,直至完全露出新的混凝土面,用高压空气吹去粉尘,待界面完全干燥后用脱脂棉沾丙酮擦拭表面2-3遍。粘钢施工环境必须无化学腐蚀。
4、钢件制作、处理:根据图纸设计的要求,现场将钢件切割加工并用平砂轮将钢板粘贴面打磨。打磨粗糙度越大越好,打磨纹路尽量与钢件受力方向垂直。然后用脱脂棉沾丙酮擦拭2-3遍。如果钢板有锈蚀现象应该进行除锈处理。
5、预贴:钢板、混凝土面经处理验收合格后预贴,预贴时钢件与混凝土面应基本吻合,并与粘贴线(见定位放线)吻合。如预贴不合格,可进行人工处理。采用高强树脂砂浆修补,使其基本吻合。预贴时应考虑到胶层厚度。
6、配制结构胶:按产品使用说明书规定及试验配比规定配制。其具体调制如下:首先要测定粘贴面积,并粗略计算出各组份的用量(要求每次配胶重不超过10kg),以保证搅拌均匀。结构胶使用前必须先把各组份分别在包装桶内搅拌至均匀(因为结构胶在经一段时间停放及运输过程中容易出现分层离析现象,所以事先必须各自搅拌均匀),然后另取一个容器把甲组份(主要成份)按比例称量,倒入容器后,再把乙组份分别称量倒入,混合在一起。搅拌后的胶内要颜色均匀,并无单组份条块,呈现粘稠状态。粘钢胶粘剂的固化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很大,一般温度越高,固化周期越短;温度越低,固化周期越长。粘钢胶粘剂在常温(20℃左右)下24小时即可固化,72小时受力使用,若低于5℃应采用人工加温,一般用碘钨灯、电暖器等加热。
7、涂胶、粘贴、加压:基层经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粘贴。胶粘剂配制好后,用抹刀同时涂抹在已处理好的混凝土及钢板表面,混凝土上要用力薄薄抹一层,钢板表面涂抹厚度为1~3mm,中间厚边缘薄为宜。然后将钢板粘贴于预定位置。粘贴后,框架梁及塔上剪力墙洞口加固采用M8胀栓加压固定,间距为300mm。检验时可用小锤沿粘贴面轻轻敲击钢板粘贴部位。如无空鼓声或胶沿钢件四周溢出,表示已粘贴密实。
8、固化养护:建筑胶粘剂在常温下,24小时即可固化,三天后可受力使用。若低于5℃,应采取人工加温,一般用碘钨灯、红外线灯或电暖气等加热。固化期中不得对钢板有任何扰动。
9、检验:用小锤轻轻敲击粘结钢件,从音响判断粘接效果。如锚固区粘结面积少于90%,非锚固区粘结面积少于70%,则此粘结件无效,应拆除重新粘结。
碳纤维布加固
技术咨询15800600685
碳纤维片材加固是把碳纤维用树脂系粘贴剂浸渍后叠合在混凝土构件受力部位,使之与基体合为一体,从而提高结构构件的承载力、减少构件的变形和控制结构裂缝扩大的一种方法。应用范围:适用于因设计失误、施工错误、荷载增加、使用功能改变、原构件受损混凝土结构的加固处理。
施工工艺:
定位放线→基层处理(砼面层处理)→找平处理→涂刷底层树脂→粘贴碳纤维片材→涂刷面料→固化养护→竣工验收
1、定位放线:按设计要求放线,放线宽度应在粘碳投影面外围加宽20mm。
2、基层面处理 1)用电锤将原混凝土面层剔除,露出原混凝土基层,用角磨机打磨混凝土表面浮浆层,打磨宽度为每边比片材宽度多1~2cm,去除表面水泥灰浆直至露出混凝土坚实层,粗糙程度越大越好。用压缩空气除去灰尘,粘贴前用棉丝蘸丙酮或酒精刷拭表面除去浮尘及油污。如清除表面遇有蜂窝麻面,应用修补料将表面修补找平;如原混凝土有裂缝,应进行灌胶或封闭处理。 2) 转角处曲面半径:梁边、墙角直角处用角磨机进行倒角处理,转角的曲面半径R不小于20mm以保 证碳纤维在转角处的圆滑过渡,并不会损伤碳纤维丝。梁板棱角的处理见下图所示: 3)表面处理完之后,用压缩空气机将粉尘完全吹净。
3、涂刷底层树脂:用滚桶刷将底层树脂均匀涂抹于混凝土表面。待树脂表面指触干燥时即进行下一步工序施工。
4、找平处理:混凝土表面若有局部凹凸不平往往造成碳纤维粘结不良,用修复材料修补至平缓。待修复材料表面指触干燥时即可进行下一步工序施工。
5、粘贴片材:按设计要求的尺寸裁剪片材,需注意的是,碳纤维布裁剪应沿着纤维丝的方向(由其受力方式决定),且裁剪后的碳布不可折叠以避免损伤纤维丝,而应小心的卷起。配制浸渍树脂并均匀涂抹于所要粘贴的部位。按照放线的位置沿纤维方向粘贴片材。沿纤维方向多次滚压,挤出气泡并使浸渍树脂充分浸透碳纤维布。滚压时不准损伤片材。
6、固化养护:环境温度在20℃以上时,初期硬化养护时间约1天,养护1周后方可进行施工质量检测;环境温度在10℃~20℃时,初期硬化养护时间约1~2天,养护1~2周后方可进行施工质量检测;环境温度在10℃以下时,初期硬化养护时间约2天,养护2周后方可进行施工质量检测。粘贴后初期硬化期内,不允许对片材进行锤击、移动或高温处理。
7、竣工验收:施工过程中,施工班组随时进行自检;完工后,首先由质检员进行初验,然后请甲方、监理方根据《碳纤维片材加固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的要求进行验收。
裂 缝 修 补
技术咨询15800600685
裂缝修补技术是利用砼多孔性原理,将高流动性结构胶注入裂缝深处,恢复砼原有强度。
应用范围: 适用于墙壁、楼板、桥梁、水坝的裂缝修复补强。
施工工艺:
裂缝处理→埋设灌浆嘴→封缝→密封检查→配制浆液→灌浆→封口结束→检查
1、裂缝处理:裂缝表面处理采用凿槽法。对混凝土构件上较宽(大于0.3mm)的裂缝,应沿裂缝用钢纤或电锤铲凿成V形槽,槽深与槽宽均应在10mm左右为宜。凿完后用钢丝刷及压缩空气将混凝土碎屑粉尘清除干净后,再用混凝土清洗剂进行清洗。
2、埋设灌浆嘴:在裂缝交叉处、较宽处、端部及裂缝贯穿处均应埋设灌浆嘴。其间距以350mm~500mm为宜;在一条裂缝上必须有进浆嘴、排气嘴、出浆嘴。
3、封缝:先在裂缝两侧涂一层环氧树脂基液,然后将胶布带沿缝从一端开始粘贴密实。
4、密封检查:裂缝封闭后,进行压气试漏,检查密闭效果。
5、配制浆液:浆液配制应按照气温及空气干湿进行合理配制。
6、灌浆:将配制好的浆液装入灌浆注射器胶囊内,与堵嘴拧紧松开自动压力活塞进行自动压力灌注,在一条裂缝上灌浆可由一端到另一端。
7、封口结束:灌浆结束后,应立即拆除注射器用酒精清洗。待缝内浆液达到初凝不外流时,可拆下灌浆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