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名称:佛山市三水区丽日坚美森林湖景观工程
工地地点:佛山市三水区森林公园内
跟随张乐平
认识张乐平吗?当然认识!那么多年,熟到这份程度,怎能说不
认识?只可惜他不认识我。
报纸上说他在江西上饶漫画宣传队当副队长,叶浅予走后他当
正队长。找到他,不让我当队员当个小兵也行。他没有什么好怕的
嘛!我又不会抢他的队长位置。
江西上饶怎么走法?有多远?钱不钱倒是不在乎,我一路上可以
给人画像、剪影,再不,讨饭也算不得问题吧?又没家乡人在周围。
我如进了漫画宣传队,就像外国人爱唱的那两句:
“到了拿波里,可以死了!”
张乐平这人也怪,几年来,他一下这里,一下那里,先是南京
,后是武汉,又是江西上饶三战区,一下金华,一下南平,一下梅
县,一下赣州,也不知是真还是假。我如果下决心跟着追下去,非
累死不可!于是老老实实在德化做了两年多的瓷器工人,在泉州和仙
游做了两年多战地服务团团员,半年小学教员,半年中学教员,一
年民众教育馆美术职员。这几年时间里,画画、刻木刻、读书、打
猎、养狗、吹号、做诗,好像进了个莫名其妙的大学,人,似乎是
真的长大了。懂了不少事,凭刻木刻画画的身份,结识许多终身朋
友。
稍微稳定之后又想动,好朋友帮我设想一个方案:“军管区有
团壮丁要送到湖南去,你不如跑他们一起去,虽然说步行三个省路
程稍微远了点,你省钱啦!一路上有个伴啦!先回老家看看爹妈,歇
歇脚,再想办法到重庆去,那近多了是不是?到重庆后有两个方案,
一个是进徐悲鸿的美术学院,一个是设法到延安去,那地方最适合
你,到时候我再帮你忙。我这里有三封信,江西赣州剧教队曾也鲁
、徐洗繁一封,长沙一封,重庆一封,你要放好。事情是说不定的
,若到半路上出意外,你就留在赣州剧教队。赣州是两头的中间,
留下来也未尝不可,到时候再说吧!”
从永春县出发,凄风苦雨开始,一千里?二千里?三千、四千、
五千难计算,就靠两只脚板不停地走。那时候,两眼务必残忍,惨
绝人寰的事才吞得下去,才记得住。半路上,营长、连长开始在我
背后念叨,指指点点。非人生活,壮丁急剧减员;看那些眼神和阵
势,似乎是要热烈邀请我参加壮丁队的行列。此时不走更待何时?
教育部剧教二队在赣州城边的东溪寺。
为什么一个演剧队会驻扎在寺里头呢?因为它根本不像个寺;毫
无寺的格局和章法。东一块、西一块,顺逆失度,起伏莫名,不知
是哪位粗心和尚的蹩脚木匠朋友的急就章。正如北京人常说的一句
话:“瞧哪儿哪儿都不顺眼。”没一间正经房子,没一个正经角落
,楼梯不像楼梯,板墙没板墙样子,天井不像天井。绝望之至,霉
得很。
幸好剧团的人都有意思,极耐看。
和我有渊源的是徐洗繁兄嫂;算得上老熟人的是陈庭诗(耳氏)
兄;谈得来的是殷振家兄、陆志庠兄。我在队里太小,无足轻重,
是个见习队员。实在说,根本没有我做得了的事。留下我,是看那
两封信的面子,小小善举而已。
耳氏打手势告诉我,张乐平也在赣州。
“啊!”我像挨电击一样。
他又打手势说:
“就住在附近伊斯兰小学里。”
“啊!”我又来了一下。
一天之后,耳氏带我到张乐平家。
东溪寺队部出大门左拐,下小坡,走七八步平坡,再下小坡,
半中腰右手一个小侧门,到了。
穿过黑、臭、霉三绝的“荒无人烟”的厨房,下三级台阶,左
手木结构教室和教室之间有一道颇陡的密封长楼梯直上张公馆——
一间小房。
第一次见到乐平兄嫂的心情,我已在慌乱中遗失了。好像我前
辈子就认识他们;我心底暗暗地问他们:我找了你们好多年,你们
知道不知道?他们两位的样子完全就是我想象中应该长的那个样子。
在这个家中,我满脑、满胸的融洽。
周围是木板墙,小桌子,双人床,一张在教堂结婚的盛装照片
(后来才说明那是用一张洋人照片改的),两张为中茶公司设计的广
告,一个小窗。
后来我送了一副福建仙游画家李庚写的对联给他:
雨后有人耕绿野,
月明无犬吠花村。
他挂在中茶公司广告边上。
几个月间我常常上他们家去。有两个跟我年纪差不多的朋友也
常去串门,一个名叫高士骧,一个名字忘了。小高的笑貌至今仍是
我们珍贵的想念。(小高你在哪里?)
那时候的老大哥、前辈,很少像今天这样有许多青年围绕帮忙
。老一代的也很年轻,日子艰苦但身心快乐。年轻人对于贤达的尊
敬很学术化,很单纯。对国难家仇和蒋介石的蔑视,大处看,是种
毫不怀疑的凝聚力量。在群众生活的小处,即使曾经有过龃龉,上
门骂娘,楼上楼下吵架,至今回忆,恩怨消融殆尽,只剩下温馨和
甜蜜;连当年最遭人嫌弃的家伙,也仿佛长着天使的小翅膀在脑门
前向你招手微笑。流光倏忽并非时人宽宏大量,而是上天原宥这些
苦难众生。
乐平兄逝世很令我奇怪,其实活了八十几岁已经很不简单。我
只是说,乐平兄怎么会变成八十几岁?就好像我有时也想自己怎么会
一下子七十多岁一样。一切都活在永远的过去之中。
有人说,抗战时期,某某人如何如何受苦;有的人自己也说,
如何如何受苦。他忘了,抗战时期,谁不受苦?幸福这东西才不公平
;苦难却总是细致、公平地分摊在大家肩上。所以卡夫卡说:“要
客观地看待自己的痛苦。”
乐平兄在人格上总是那么优雅。没叫过苦,没见过他狂笑失态
,有时小得意时,大拇指也翘得恰到好处,说一句:“这物事邪气
崭格!”
我这人野性得很,跟着他却是服服帖帖。那时,我没有什么值
得他称赞的。不知怎么心血来潮,用泥巴帮殷振家兄做了个可以挂
在墙上的漫画人像,还涂了颜色和微微发亮的鸡蛋清。乐平兄看了
似乎是在为我得意,平举着我那作品,斜眼对振家兄说:
“侬哪能生得格副模样?勿是一天两天工夫格……”
再回过头对我说:
“哪!侬把我副尊容也做一个!好?”
我一两天就做好了,送去伊斯兰小学。他见了很开心:
“喝!喝!喝!”又是平举起来眯着眼睛看:
“侬哪能搞起这物事来格?侬眼睛邪气厉害,阿拉鼻子歪格浪一
挨挨也把侬捉到哉!”
他真的在墙上钉了小钉子,像挂上了。
过了半个月或是一个月,耳氏打手势告诉我,乐平反手做一个
特别的动作,碰断了漫画像的鼻子,再也补不起来,很懊恼,偷偷
把它藏起来了。
乐平兄胆子小
记得他那时也画三毛。我不记得什么地方、什么报纸用的。他
坐在窗子边小台子旁重复地画同样的画稿。一只手拐不自然重画一
张,后脑部分不准确又画一张,画到第六次,他自己也生起气来。
我说:
“其实张张都好,不须重画的。”
他认真了,手指一点一点对着我,轻声地说:
“侬勿可以那能讲!做事体要做透,做到自家呒不话讲!勿要等
人家讲出来才改,记住啦杭!”
一次雏音大嫂也告诉我,他画画从来如此,难得一挥而就。
这些话,我一直用到现在。
乐平兄和我比起来是个富人,他在中国茶叶公司兼差。不过他
一家是四个人,所以我比他自由。
他有时上班前到东溪寺找我,在街上摊子喝豆浆吃油条糯米饭
。我有一点好处,不噜苏,不抢着说话;自觉身处静听的年龄,耳
朵是大学嘛!
晚上,他也时常带我去街上喝酒。
大街上有这么一间两张半边桌子的炖货店,卖些让我流口水的
炖牛肚,以及各种烧卤酱肉。隔壁是酒铺。坐定之后,乐平兄照例
叫来一小碟切碎的辣味炖牛肚,然后颤巍巍地端着一小满杯白酒从
隔壁过来。
他说我听,呷一口酒,舒一口气,然后举起筷子夹一小块牛肚
送进嘴里,我跟着也来这么一筷子。表面我按着节拍,心里我按着
性子。他一边喝一边说;我不喝酒,空手道似的对着这一小碟东西
默哀。第一杯酒喝完了,他起身到隔壁打第二杯酒的时候,机会来
了,我两筷子就扫光了那个可怜的小碟子,并且装着这碟东西像是
让扒手偷掉那么若无其事。
他小心端着盛满的酒杯,待到坐下,发现碟如满月明光,怆然
而曰:
“侬要慢慢嚼,嗬!”
然后起身,走到炖锅旁再要了一碟牛肚。他边喝边谈,继之非
常警惕我筷子的动向。
事后我一直反复检讨,为什么不拉他的老伙伴陆志庠而拉我陪
他喝酒呢?一、他受不了陆志庠的酒量;二、他受不了陆志庠的哄闹
脾气。
带我上街的好处如下:
一、我不喝酒,省下酒钱。二、虽然有时筷子节拍失调,但是
个可以教育好的子弟。三、我是个耐心聆听的陪酒人。四、酒价贵
之,肚价贱多,多添一两碟,不影响经济平衡。
到了星期六,雏音大嫂要到几里外的虎岗儿童新村托儿所去接
孩子。现在我已经糊涂了,到虎岗接的是老二小小,那老大咪咪是
不是在城里某个托儿所或幼儿园呢?
我没来赣州时,陪雏音嫂去虎岗有过好多人,木刻家荒烟啦!木
刻家余白墅啦!木刻家陈庭诗啦!到后来剩下陈庭诗去得多了,我一
来,代替了陈庭诗。陈庭诗是个重听的人,几里地路上不说话是难
受的,何况我喜欢陪雏音大嫂走东走西,说说话,我力气大,一路
抱小小胜任愉快。
那里托儿所办得好,有条理,制度严格。有一次去晚了,剩小
小一个人在小床上吮脚趾头。办手续的是位中等身材、穿灰色制服
的好女子,行止文雅,跟雏音大嫂是熟人,说了几句话,回来的路
上雏音嫂告诉我,她名叫章亚若,是蒋经国的朋友。听了不以为意
,几十年后出了这么大的新闻,令人感叹!
乐平兄胆子特别、特别、特别之小,小到难以形容。雏音嫂觉
得好笑,见多不怪,任其为之。
飞机警报响了,我和陈庭诗兄恰好在乐平兄家里聊夜天,九点
多十点钟,他带着我和庭诗兄拔腿就跑。他的逃警报风采是早已闻
名的,难得有机会奉陪一趟。他带路下坡,过章江浮桥,上坡,下
坡;再过贡江浮桥,上坡,上坡,上坡,穿过漫长的密林来到一片
荒冢之中,头也不回地钻进一个没有棺材的坟洞里去。自我安顿之
后,急忙从坟洞里伸出手来轻声招呼我和陈庭诗兄进去,原来是口
广穴,大有回旋余地,我听听不见动静,刚迈出洞口透透气,他蹩
腔骂我:
“侬阿是想死?侬想死侬自家事,侬连累我格浪讲?快点进来
!”
我想,日本鬼子若真照张乐平这样战略思路,早就提前投降好
几年了。漠漠大地,月光如水,人影如芥,日本鬼子怎么瞄得准你
张乐平?他专炸你张乐平欲求何为?
后来才听说他胆小得有道理。在桂林,他跟音乐家张曙、画家
周令钊和家人在屋里吃晚饭,眼看炸死了身边的张曙,怎么不怕?
雏音嫂带着孩子在家里,稳若泰山,好不令人感动。
后来我到赣州边上的一个小县民众教育馆工作去了。陆志庠在
附近南康。日本人打通了湘桂线,把中国东南切为两半。麻烦来了
。
不到一年,日本鬼子占领赣州,宣布“扫荡三南”(龙南、虔南
、定南),追得国民党余汉谋的七战区大兵四处逃窜。真正是搞得周
天火热。
逃难的比赶集的还热闹。这当口,谁都有机会见识日本兵未到
、中国人自己糟踏自己的规模景象了。说出来难以相信,在同一条
道路上,混乱的人流有上下好几层,灾难是立体的。
我逃到龙南,遇见陆志庠兄,他说乐平兄和雏音嫂也在,我问
:“孩子呢?”他说:“平安!平安!”
马上去看他们,原来在摆地摊,卖他们随身带着的衣物。乐平
兄打着赤脚卖他那双讲究的皮鞋。
又碰见画家颜式,还有小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