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名称:广东省金亿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工程地点:广东省韶关市曲江区白土镇
绿地面积:32000平方米
工程造价:120万
开工日期:2008年11月
竣工日期:2009年03月
养护期:2009年03月--2009年06月
四)进一步扩大垂直绿化面积及增加群落设计
园林具有三大功能,但当前人们意识到改善适合人类生存的环境条件功能是最迫切和重要的,因此某些专家为了强调这点,提出了生态园林的观点。为了提高单位绿地面积的生态环境效益,最有效的办法是充分利用墙面乃至屋顶,而在乎地上结合周围环境,在可能的条件下设计人工栽培群落。这种多层次结构的群落大大增加了单位面积的叶面积。
1990年春北京已经设计了一些人工群落,并及时施工,这是良好的开湍。上海园林局也在大力提倡生态园林,并进行各种类型的群落设计,近年来北京园林中已注意了垂直绿化,用得较多的是地锦。其实北京可资垂直绿化应用的藤本及藤灌植韧很多。如地锦、五叶地锦、金银花、美国凌霄、三叶木通、葡萄、蛇葡萄、白葱乌头叶蛇葡萄、短尾铁线莲、山养麦、猕猴桃、深山木夭寥、紫藤、蝙蝠葛、葛藤、木香、十姐妹、南蛇藤、五味子、花腹藤及胶东卫矛等。
第六章 建筑与园林植物结合造景
园林植物与建筑的配植是自然美与人工美的结合,处理得当,二者关系可求得和谐一致。植物丰富的自然色彩、柔和多变的线茶、优美的姿态及风韵都能增添建筑的美感,使之产生出一种生动活泼而具有季节变化的感染力,一种动态的均衡构图,使建筑与周围的环境更为协调。随着城市建筑密度的不断憎加,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旅游事业的发展,对园林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除了搞好公园中园林植物与园林建筑的自己植夕卜,提高宾馆、办公大楼、超级市场、机场、车站、民居等处绿化水平,用多变的建筑空间留出庭院、夭井、走廊。壁龛屋顶花园、底层花园、层间花园等进行美化,甚至将自然美引入臣卜室。书房。客厅等居住环境,已是目前面临解决的课题。
第一节、建筑与植物在组景中的相互关系
一组优秀的建筑作品,犹如一曲凝固的音乐,绍人带来艺术的享受,但终究还缺少些生气。园林建筑是构成园林的重要因素,但是要和构成园林的主要因素——园林植物搭配起来,才能对景观产生很大影响。建筑与园林植物之间的关系应是相互因借、土自互补充,使景观具有画意,见图34 。如果处理不当,邻会得出相反的结果。同样,如果建筑师不顾及周围的园林景观,一意孤行地将其庞大的建筑作品拥塞到小巧的风景区或风景点上,就会导致周围的风景比例严重失调,甚至犹如模型,使景观受到野蛮的破坏。上述这两种败笔,在国内园林中不乏其例。广州白云宾馆建立过程却是一个珍惜和利用现有建筑场地大树的范例,他们将建筑场地的马尾松等大树,不因平整场地,降低地平面而挖除,反而塑石加围,加以保护利用。楼建成,楼夕卜的园林绿化也有了一定的基础,这比毫无任何植物陪衬的新建筑要生气勃勃得多。更可贵的是将几株阔叶常绿的蒲杉日等树留下造景,塑石围山,引水作瀑,流入水池,再配植了耐荫的短穗鱼尾葵、龟背竹等树木花草,成为一个安静,漂亮的小庭园,而建筑却围着这一小庭园。楼建成,小庭园也同时落成,人们不禁赞扬建筑师和园林工程师高度和谐的合作,见图35 。
优秀的建筑在园林中本身就是一景。桂林芦笛岩接待室的选址就是一个别用建筑完差园景的优秀实例。陡峭平常的山坡本无其它利用价值,不能攀登,也缺乏景观,但被利用在上面建立了一座小巧的接待室,使绿树丛中洁白的接待室成为山坡一景。攀上接待室远眺马鞍山、芙蓉山、九华山、飞凰山及一汪水田,宛若一幅自然山水画。接待室一侧的石阶边配植了生长较慢的苏铁,傍以山石,酷似苏铁在自然的石灰岩山地,通过与藻类共生的根部直接生长在石中的生态环境,由于苏铁生长缓慢,因此,路、石。植物的比例显得合适。可是接待室楼前的蒲葵印配植不当,在接待室落成时,匆忙中错将蒲葵幼苗作为地被植物种在偻前,殊不知蒲葵生长既快,寿命又长,很快就遮挡远眺前方景色的视线。合适的配植,应铺设草皮,点缀数丛低矮的花灌木或宿垠花卉,如需丰富接待室立面线条,则植上1-2株蒲葵足矣。 建筑的线条往往比较硬直,而植物线条印较柔和。活泼。广州双溪宾馆走廊中配植的龟背竹,犹如一幅饱蘸浓墨泼洒出的画面,不仅增添走廊中活泼气氛,并使浅色的建筑色彩与浓绿的植物色彩及其线条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见图36 。
建筑的屋顶也可用植物美化。华南某些二面坡顶的建筑屋顶爬满炮仗花后,无花时,犹如乡间茅舍,充满田园情趣;开花时,一片繁花似绵,更丰富了建筑的色彩。建筑常以门洞。窗框以植物为景。同样,植物的枝干也可用来框借远处的建筑,甚至山峦。植物为景。颐和园昆明湖旁数株老桧以远处的怫香阁、玉泉塔为框景就是一例。某些园林建筑本身并不吸引人,甚至施工时非常粗糙,可是用植物组成一景后,建筑的不足之处常被忽略过去。依山傍水的园林建筑,通过将植物配植其间,使其融成一体,成为一完整的景观,这种例子在风景区中也屡见不鲜。
第二节、建筑与园林植物配植的协调
我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古典园林众多。由于园主人身份不同以及园林功能和地理位置的差异,导致园林建筑风格各异,故对植物配植的要求也有所不同。在北京大多为皇家古典园林,为了反映帝王的至高无上、尊严无比的思想,加之宫殿建筑体量庞大、色彩浓重、布局严整,选择了侧柏,桧柏、油松、白皮松等树体高大、四季常青、苍劲延年的树种作为基调,来显示帝王的兴旺不衰、万古长青是很相宜的。这些华北的乡士树种,耐旱耐寒,生长健壮,叶色浓绿,树姿雄伟,堪与皇家建筑相协调。颐和园、中山公园、天坛、御花园等皇家园林均如此。颐和园前山部分的、筑庄严对称,植物配植也常为规则式。进门后二排桧柏犹如夹道的仪仗。数株盘槐规则地植于小建筑前,仿佛警卫一般,为了炫耀“玉堂富贵”、“石榴多子”等封建意识,园内配植了白玉兰、海棠果、重瓣粉海棠、牡丹、芍药、石榴等树种,而迎春、蜡梅及柳树是作为报春来配植的。
苏州园林很多是代表文人墨客情趣和官僚士绅的私家园林。在思想上体现士大夫清高、风雅的情趣,建筑色彩淡雅。黑灰的瓦顶、白粉墙、栗色的梁柱、栏杆。在建筑分隔的空间中布置园林,因此,园林面积不大,故在地形及植物配植上力求以小中见大的手法,通过“咫尺山林”再现大自然景色。植物配植充满诗情画意的意境。在景点命题上体现植物与建筑的巧妙结合,如“海棠春坞”的小庭园中,一丛翠竹,数块湖石,以沿阶草镶边,使一处角隅充满画意,见图37。修竹有节,体现了主人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清高寓意。而海棠果及垂丝海棠才是海棠春坞的主题,以欣赏海棠报春的景色。“嘉实享”四周遍植枇杷,亭柱上的对联为“春秋多佳日,山水有清音”,充满诗情画意。主人在初夏可以品尝甘美可口、橙黄的鲜果。常绿的枇杷树,使嘉实亭即使在隆冬季节依然生意盎然。此外,还有“香雪云蔚亭,以梅造景,“四面荷花享”以荷花造景等。我国某些以英国式建筑为主的园林,植物造景中则以开阔、略有起伏的草坪为底色,其上配植雪松、龙柏、月季、杜鹃等鲜艳花灌木,或丛植,或孤植,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