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漫产业,是指以“创意”为核心,以动画、漫画为表现形式,包含动漫图书、报刊、电影、电视、音像制品、舞台剧和基于现代信息传播技术手段的动漫新品种等动漫直接产品的开发、生产、出版、播出、演出和销售,以及与动漫形象有关的服装、玩具、电子游戏等衍生产品的生产和经营的产业。
“十一五”期间,全国制作完成的国产电视动画片共1266部、65070集、707614分钟,共生产动画影片78部,是“十五”期间的近5倍。动漫产品数量剧增,进而取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动画生产大国。我国动漫产业核心产品直接产值从“十五”期末不足20亿元,到2009年已经达到64.3亿元,2010年突破80亿元。
2011年,我国动漫市场呈现出一派百家争鸣的火热态势,其中最引人瞩目的是不断升温中的授权领域。随着中国原创动漫行业的迅猛发展,动漫品牌授权因其蕴含的巨大经济效益,已逐渐成为上下游厂商关注的“香饽饽”。
中国有广阔的动漫市场,各地动漫产业发展计划的制定更是如火如荼,纷纷打造自己的“动漫之都”。北京着力打造国际一流的动漫产业中心;上海、广州、福州已初步形成以网络游戏、动画、手机游戏、单机游戏和与游戏相关的产业链。这一切都直接导致了国产动漫市场的上位 动漫产品本身有巨大的市场空间,而动漫产品的衍生产品市场空间更大。儿童音像图书、童装、玩具、文具、儿童食品等,在某种程度上,这些行业今后的发展与行销都有赖于动漫这一新兴产业的带动作用,中国动漫产业拥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随着动漫产品的开发,全国的动漫资本都在寻求新的出路,盛大与湖南广电合资成立华影盛世、酷六、优酷、土豆 都开发了自己的自制剧;金山、完美时空、巨人、网易也借由游戏为脚本,进军拍摄电视剧动画片;番茄等的同名网络小说被改变成了游戏,并有很多的拥趸;4月中,腾讯以5亿元投资华谊进行股权收购,期待在这一行进行突破;互联网与影视娱乐行业在创作、传播、发行上相互连接,并且正在进入下一个逐步繁荣的阶段,下一步的大浪淘沙就是看谁能尽快实现真正的跨产业融合,互联网与影视娱乐行业的结合日益前进,并且要在内容上作更多的尝试。
在国外,无论是游戏、动漫,或者影视,都分三个递进式的市场:一是游戏、动漫,或者影视产品本身的市场;二是根据产品为蓝本推出与之对应的动漫、影视或者游戏产品重复占领、相互造势的市场;三是游戏、动漫,或者影视形象的衍生产品,包括服装、玩具、饮料、生活用品等市场,这个市场周期最长,反响也更为深远。美国的著名动画片《变形金刚》就是最好的例子。十几年前,《变形金刚》在中国众多电视台免费播放,在随后几年里,《变形金刚》依靠玩具销售赚了50亿元人民币。
纵观中国国内市场,动漫产业只是刚刚起步,周边产业更加是凤毛麟角,不管是在售的产品和现在刚刚火起来的动漫连锁,产品和服务都只是延续了国内精品店的模式,从产品和服务等多方面都需要提升;
其次是动漫产业和动漫周边产业中间产生了一个断层,一方面动漫产业自己不注意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也不注重周边产品的开发,大好市场拱手让人,一方面周边产品的制造缺乏人才,而处于无序竞争态势。这都需要一群人作为中间桥梁,沟通产业源头和生产能力,并将其整合成产业,并走入千家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