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翔晚年时由于右手残废,常以左手作画。与石涛、金农、汪士慎为友。
清朝的李斗在《扬州画舫录》中有过这样的记载:“石涛死,西唐每岁春扫其墓,至死弗辍”。
意思是说,石涛死后,高翔每年春天都去扫墓,直到死都没有断过。从这里也可以看出他们之间的友谊很深。
高翔除擅长画山水花卉外,也精于写真和刻印。他的山水画取法弘仁和石涛,所画的园林小景,大多是从写生中来。
金农、汪士慎诗集上的小像,就是高翔的手笔,线描简练,神态逼真。著有《西唐诗钞》,“扬州八怪” 之一。
高翔山石常以“披麻皴”画出,苔点恰到好处,很少渲染,笔法简练,墨色淡雅,有空灵之感。
树干常用双钩技法,树叶或圈或点,墨色清润。他是石涛的学生,但画并不与石涛相同,他的画个性很强,
正是石涛“师造化,用我法”的体现。高翔在山水、人物、花鸟、书法等方面无所不精,
人们可以通过他的作品增加一些对扬州八怪的认识,收藏的境界有时并非体现在经济价值上,而在于收藏一段历史,
保存一段文化。 目前来看,高翔的作品真迹很少在拍卖场上出现,拍卖价格每方尺在十万元左右,但仍然是价值高于价格。
这主要与高翔作品不多,且仅有少数专家学者认识他所造成的。高翔是扬州八怪中的重要人物,扬州八怪又是一个承前启后,
影响深远的重要的画派,他的画作非常值得收藏。
黄慎的诗文、狂草书法,绘画被称三绝。曾先后三次到扬州,居留较长,与郑板桥、李(善)等往来友善,为“扬州八怪”之一。
他自己总结一生走过的道路,感慨地说到:‘余自十四、五岁时便学画,而时时有鹘突于胸者,仰然思,恍然悟,慨然曰:
‘余画之不工,以余不读书之故。’于是折节发愤,取毛诗、三礼、史汉、晋宋间文,杜韩五言诗及中晚唐诗,熟读精思膏以继晷,
而又于昆虫草木四时推谢荣枯,历代制度衣冠礼器,细而致于夔 蛇凤,调调刁刁,罔不穷厥形状,按其性情,豁然有得于心,
应之于手,而后乃今始可心言画矣。”正是这种凝思结想、废寝忘食、苦攻不辍,黄慎才从一个小画工成长为一位“诗画名大江南北”的名家。
黄慎擅长人物、山水、花鸟,并以人物画最为突出,题材多为神仙佛道和历史人物,也有一些现实生活中的形象,
多从民间生活取材,不少作品塑造了纤夫、乞丐,流民、渔民等下层人物形象,如《群乞图》取材现实生活,描写灾荒年中,乞丐们流落街头,受人欺凌的悲惨画面,表现出他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画神仙佛道如《醉民图》,多操大幅,用笔设色,泼辣大胆,于迷离扑朔中见形象神韵。
描绘文人生活的有《东坡玩砚图》,用笔迅疾,衣纹顿挫,线条硬折 结,墨公浓淡相间,人物轩昂、富有气势,为其成熟后的代表画风。
他的花鸟画宗法徐渭,亦纵逸泼辣挥洒自如,如《瓶梅图》、《菊蟹图》等。他的山水虽“不以山水名”,但山水画有一定的造诣,
大幅和小景都各尽其妙,潇洒有致,山水代表作如《渔归图》,两株柳树,“姿态婀娜劲挺,耸立奇峭山岩,淡墨轻赭横扫出沙滩,中景两只渔船,
一笔勾出船舷,船中人物,神态右辨,画面左角草书题画诗三行,诗、书、画、印紧相配合,自然贴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