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酚
发现苯酚是德国化学家龙格(Runge F)于1834年在煤焦油中发现的,故又称石炭酸(Carbolic acid)。基本理化属性
外观与性状:白色结晶,有特殊气味。
CAS号: 108-95-2[2]
熔点(℃):
40.6
相对密度(水=1):
1.07
沸点(℃):181.9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3.24
折射率1.5418
闪点79.5℃
分子式:C6H6O
化学式:C6H5OH,PhOH
分子量:
94.11
饱和蒸气压(kPa):
0.13(40.1℃)
燃烧热(kJ/mol):3050.6
临界温度(℃):419.2
临界压力(MPa):
6.13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
1.46
闪点(℃):79
爆炸上限%(V/V):
8.6
引燃温度(℃):715
爆炸下限%(V/V):
1.7
溶解性:可混溶于醚、氯仿、甘油、二硫化碳、凡士林、挥发油、强碱水溶液。室温时稍溶于水,与大约8%水混合可液化,65℃以上能与水混溶,几乎不溶于石油醚。
结构从化学环境中看,苯酚中有4种氢,分别是酚羟基中的氢,以及苯环中酚羟基的邻、间、对位的3个氢。
苯酚的1H NMR(核磁共振氢谱),也证实了这一点。图中共有四个峰,代表了四种氢的存在。合成苯酚质量指标(GB/T 339—2001):
项目 | 优等品 | 一等品 | 合格品 |
结晶点/℃≥ | 40.6 | 40.5 | 40.2 |
溶解试验[(1:20)吸光度]≤ | 0.03 | 0.04 | 0.14 |
水分/%(质量分数)≤ | 0.10 | 一 | 一 |
。
1.苯酚软膏:2%。
2.苯酚甘油:
①1%;
②2%。
【,
甚至坏死。水溶液用于体表,浓度不宜超过2%,外用后不加封包。
。
【禁忌证】尿布皮炎患儿及6个月以下婴儿禁用。避免应用在破损皮肤和伤口。
【特点】一种重要的苯系中间体。又称石炭酸。低熔点(40.91℃)白色 晶体 ,在空气中放置及光照下变红 ,有臭味,沸点181.84℃。对人有毒,要注意防止触及皮肤。工业上主要由异丙苯制得。苯酚产量大,1984年,世界总生产能力约为5兆吨。苯酚用途广泛。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苯酚的唯一来源是从煤焦油中提取。绝大部分是通过合成方法得到。有磺化法、氯苯法、异丙苯法等方法。分子结构: 苯环上的C原子以sp2杂化轨道成键,O原子以sp3杂化轨道成键。
苯酚主要用于制造酚醛树脂 ,双酚A及己内酰胺。其中生产酚醛树脂是其最大用途 ,占苯酚产量一半以上 。此外,有相当数量的苯酚用于生产卤代酚类。从一氯苯酚到五氯苯酚,它们可用于生产2,4-二氯苯氧乙酸( 2,4-滴 )和 2,4,5-三氯苯氧乙酸(2,4,5-涕 )等除草剂;;其他卤代酚衍生物可作为杀螨剂、 。由苯酚所制得的烷基苯酚是制备烷基酚-甲醛类聚合物的单体,并可作为抗氧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增塑剂、石油产品添加剂。苯酚也是很合成香料、染料(如分散红3B)的原料。此外,。
。
苯酚需求及竞争、国内经济增长减缓等因素影响,国内建筑行业、汽车行业、家电行业等终端市场需求明显萎缩,导致酚醛树脂、减水剂、聚碳酸酯和双酚A下游行业需求锐减,市场购买能力明显下降,苯酚市场成交量稀少。但我国市场对苯酚的需求量逐年上升,且上升幅度较大,2010年表观消费量达到140万吨,比上年增长16.7%;2011年表观消费量达到160万吨,增长12.1%。国产苯酚的产量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国内苯酚装置正在出现扩产高潮,预计2013年新增产能182.75万吨/年,苯酚总产能有望达到290.85万吨,产量预计达到340万吨左右,我国苯酚消费量将达到198.8万吨,产量将超过消费量,应引起我国企业警惕。业内人士表示,由于世界苯酚生产能力增长也很快,且新建、扩建装置几乎都集中在亚洲,我国苯酚市场[5]竞争将更加激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