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earning课件本地化和常规的文档及软件的本地化相比有着较大的区别。课件的目的是为了学习,是为了让最终用户通过它来更容易地、更直观地掌握另外的一些软件和知识。因此,课件的操作必须要简明易懂、方便上手,但形式上又必须富于变化、引人人胜。看似简单的课件往往是最新技术竞相亮相及展示的舞台。这就使得课件的本地化与传统的文档及软件本地化相比会牵涉更多的资源,面临更多的问题,迎接更多的挑战。E-learning课件本地化就其制作环节来说,包括课件内容的本地化、课件图像的本地化、课件声音的本地化、课件多媒体的本地化等。各个环节自成一体,但又环环相扣,共同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课件本地化质量保证在对课件进行测试的时候,有一点必须谨记,仅仅关注课件本身是不够的,同时还需关注课件所讨论的学习对象。因此在实际的测试过程中,当测试到课件所演示的学习对象的功能时,测试人员应同时到该学习对象的实际环境中进行操作,以确保课件中所提及内容的正确性。
大体来说,课件的质量保证可通过两个方面来进行,其一是根据课件的特点制作出一份基本的检查清单(也就是常说的Checklist),测试人员可对照该清单逐一检查课件中的相关要素,从而确保课件的基本交付质量。下面略举数例说明检查清单的制作形式与内容。
整体课件检查:
版本检查:框架是否用的是最新版本。
内容检查:是否所有的內容都被本地化。
界面检查:界面在本地化之后是否还能适应中文内容(界面对话框大小,中文是否完全显示等)。
功能检查:课程整体的功能在做完本地化后是否还能正常实现(如搜索、索引等)。
调用的组件检查:框架内部调用的各个组件是否需要做调整。
声音文件的检查:
脚本检查:录音是否有相对脚本文件读错的地方。
UI词汇检查:录音中提到的界面上的UI词汇,是否朗读正确。
操作功能检查:在UI词汇检查的过程中,如果发现因为本地化之后的学习对象功能有差异,录音是否做了相
应的调整。
声音效果检查:录音文件是否有前句和后句的声效明显不一致的情形。
时间控制检查:录音文件时间长度是否跟源语言的时间长度有很大的出入。
演示文件的检查:
同步问题检查:声音和画面中突出显示的部分(红色框等)要同步,声音和操作需要同步。
功能问题检查:演示中涉及的操作步骤,请注意演示的步骤是否正确,是否能在学习对象中具体实现。
界面问题检查:声音描述的内容应该跟界面对应,特别是涉及UI部分时。当发现不一致的情况时应该对照源
语言的文件检查。
图像检查:当一段描述涉及一系列图片时,是否出现图片抖动或者闪动。
细节元素检查:当图中有示例按钮动作时,按钮是否有相应变化,鼠标位置是否摆放正确。
课件质量保证的第二个方面,适当地邀请数位最终用户参与到课件的测试之中。原则上,参与测试的用户应既包括对所学习对象不太熟悉的人员,也应包括对所学习对象非常熟悉的人员,不同的人员担负有不同的测试重点。对于不太熟悉的人员来说,他们更多关注课件内容本身的易学性与实用性,因此有助于消除课件中的一些低级错误;对于非常熟悉的人员来说,他们更多的是将课件内容与自己的知识和经验进行验证,这样便有助于找出课件中一些鲜为人知的问题。由于课件本身的规模成本及适用对象等因素的限制,部分课件开发商及本地化供应商都很少采用上述第二种方法来保证课程的质量。然而,严谨的制作方总是不放过每一个精益求精的机会,总是力图将最完美的作品呈现于世人面前,而这种精神正是在进行课件的质量保证时所务须秉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