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美好的回忆都在童年时代,那种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欢快童年时代,对未来有无限的憧憬,天真的性格,有做不完的游戏,游戏是儿童的天性,也是儿童主要的活动形式和探索世界的桥梁。心理沙盘游戏对儿童成长过程起着重要的作用,心理沙盘是通过儿童的沙具摆放,从而解读其内心心理,自我导向意识到自己内心的一些问题。儿童是自我中心的,他们大部分时间都在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同自己无意识的世界是相通的。因此,儿童非常富有情感和创造力的,沙盘游戏很容易被儿童接受,不需要有太多的指导,儿童就能够很快进入游戏过程之中,其投入与合作程度是很多其他形式的治疗无法达到的。
1979年,日本FujiiS对沙盘游戏技术的效度进行研究和检验,她采用的是对照组的实验方法,实验由四个小组组成:小学组、初中组、少年犯组、情绪失调组。她发现少年犯组比其他组明显需要更多的时间才能开始做沙盘,情绪失调组在做沙盘时会花费更长的时间。研究表明沙盘技术是有效的。1986年,坎普(Kamp),安布若西斯(Ambrosius)和兹宛(Zwaan)比较了正常儿童组与接受心理治疗儿童组在使用小玩具模型时的差异。并按照15个病理标志来打分,结果发现接受治疗组的儿童的沙盘有更多的病理标志(P<.05)。同时实验者发现,正常儿童的沙盘使用物件模型数量更丰富,使用范围更广,而且障碍物少,而有障碍的儿童的沙盘显得不完整。
而我国在对沙盘技术效度的研究上,沙盘游戏作为儿童心理教育技术的有效性,得到沙盘游戏符合儿童的特点,容易被儿童接受,能够对普通儿童的自信心和创造力有所帮助,对问题儿童起到良好的心理辅导与治疗作用;普通儿童个案与问题儿童个案在沙盘游戏中的表现存在明显的差异,沙盘游戏本身具有一定的临床诊断作用。2005年,对一个3岁自闭症男孩进行了历时1年半、共26次的沙盘,治疗,个案在治疗中的游戏发展表现为动沙的力度增大、到游戏中想象性成分的不断增多、再到简单的合作游戏,提高了自我能量、并体验了合作和互动的快乐和自信心增强。在广州幼儿园采用个案研究的方法,对五个具有早期不安全依恋儿童从初始沙盘、沙盘游戏过程中转化的主题和治愈的主题三方面分析个案的游戏过程。2006年又选取20名考试焦 虑学生(量表得分81分以上),整理出考试焦虑学生的沙盘作品特点:完美主义倾向、频繁使用表现防御心理的障碍物、消极的自我形像评价和解释。经过数次沙盘疗法干预后考试焦虑学生的沙盘作品场面出现的积极变化:静态趋向动态,对抗升华为新的和谐,无序趋向有序;自我形象像、作品主题的理解由消极走向积极;由写实走向概括,由具体走向抽象;由闭锁走向开放,交流次数明显增加。
2008年,通过对19名攻击性儿童与19名正常儿童,通过其在沙盘游戏操作过程、沙盘作品主题、作品情节、系列沙盘作品和教师评价的变化情况,发现攻击性儿童在沙盘游戏操作过程中选用负面沙具,发泄负性情绪,在攻击、受伤、倒置等八个主题方面与正常儿童差别明显。沙盘游戏室中的正面效果能有效地迁移到攻击性儿童的日常生活中。
沙盘游戏疗法,其成本低、疗效持续时间长,以及长远的社会实用性等优势,使它在全世界各地取得了广泛的研究和传播。专业的沙盘游戏治疗技术与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是国内发展的一种趋势,也得到了国际沙盘游戏治疗学会的肯定。京师博仁以“加强产品质量为基础,提高心理技术为关键,权威专家支持为保障,专业团队服务为依托,知识服务社会为目标”的发展理念、“用户需求为指导,质量求生存,信誉求发展”的发展原则和不断自我完善的追求是博仁成功的关键。
心理沙盘游戏对儿童成长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解读儿童内心世界,自我意识的提升,心理疾病的治疗等。沙盘游戏疗法在我国必将得到更多的研究与推广,京师博仁旨在使心理沙盘治疗技术能够服务于更多人群,为心理学爱好者提供专业的心理沙盘技术指导,及专业的产品配置、心理咨询室的建设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