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描述:
本余热锅炉由过热器段、蒸发器段、省煤器段及其附属设备和附件等组成。余热锅炉利用硅铁合金冶炼炉排出的的尾气导入余热锅炉进行热交换,产生1.6MPa的过热蒸汽,从而节约燃料,达到经济、节能的目的。
余热锅炉受热面一般由过热器段、蒸发器段、省煤器段三部分组成。根据余热锅炉热平衡计算,单台余热锅炉要达到6.0t/h蒸汽产量,余热锅炉必须设置省煤器段,用给水来进一步吸收排气中低位能量。这样一方面可提高给水温度、增加余热锅炉的蒸汽产量,另一方面可提高蒸发器段受热面的有效利用率。
通过设计一种独立运行的烟气深度冷却针形管余热锅炉,将硅钡冶炼炉中的烟气温度深度冷却,回收烟气热量驱动汽轮机发电,达到节约能源,提高效率的目的。
产品特点:
余热锅炉采用模块化结构,每台余热锅炉是由进口烟箱、过热器段、蒸发器段、省煤器段、出口烟箱等五个部分组成,余热锅炉在工厂内的实际制作分段需要视运输情况,以方便运输分为进口烟箱、过热器段、蒸发器段、省煤器段、出口烟箱等五部分,运往工地后才总成一体。
1、进、出口烟箱:
余热锅炉的进、出口烟箱是由钢板焊制而成。烟箱上均装有吊板可供起吊、安装用。烟箱体上设有检查门可供用户进入烟箱内检修用。
2、省煤器段:
省煤器段主要有构架、盘管组、进出口联箱及其附件组成。省煤器主要为了进一步吸收废气的低位能量,一方面提高了给水温度并保证了余热锅炉的蒸汽产量,另一方面可提高设置蒸发器段的出口烟温,增加了受热面的有效利用率。
3、蒸发器段:
蒸发器段主要由构架、盘管组、进出口联箱及其附件组成,均是余热锅炉主要的热交换段。工质在此段吸热后产生相变,由液相变为汽液共相,经汽水分离后就可向过热器段提供饱和蒸汽了。
4、过热器段:
过热器段主要由构架、盘管组、进出口联箱及其附件组成,均是余热锅炉主要的热交换段。工质在此段吸热后产生350℃过热蒸汽。
产品优势:
工业硅炉针形管余热锅炉采用针形管强化传热元件扩展受热面。与常规强化传热元件相比,水管烟侧的受热面可大大增加,同时烟气流经针形管表面时形成强烈的紊流,起到提高传热效率和减少烟灰积聚的作用,有效解决传统余热锅炉易积灰,烟气阻力大的难题,并有效增大换热面积。
其次,由于针形管针肋是一种悬臂结构,在气流的冲击作用下,针肋产生振动,使烟灰很难积结;加上烟气强烈的紊流冲刷,使针形管换热元件具有较强的自清灰能力。另外,针形管结构紧凑,单位换热量金属耗量低,降低了锅炉的单位成本。
在工业硅炉运行时通过针形管余热锅炉吸收排气废热,产生可供汽轮机发电所需的过热蒸汽和加热除氧器水所需的饱和蒸汽,从而节约燃料,提高燃料能源的利用率,同时满足工业硅工艺制造要求,达到即经济又节能减排的目的。
余热锅炉受热面由省煤器段、低压蒸发器段、高压蒸发器段和过热器段四部分组成。根据余热锅炉热平衡计算,余热锅炉要达到要求的过热蒸汽产量,必须使排气温度尽量降低,余热锅炉必须设置省煤器段,用给水来进一步吸收排气中低位能量。这样一方面可提高给水温度、增加余热锅炉的蒸汽产量,另一方面可提高蒸发器段受热面的有效利用率。
为了提高过热器、省煤器的传热温压,过热器段、省煤器段采用逆流布置即工质与废气流动方向相反,蒸发器段仍采用顺流布置。
余热锅炉设有检查门,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清灰周期,确保换热效果,增长使用寿命。
1、余热锅炉采用强制循环,即汽、水工质在管内是依外力(给水泵、热水循环泵)驱动。这样可使受热面布置不受任何限制,且使受热面布置的十分紧凑,换热效果好。
2、KNPT系列针形管余热锅炉,是专为烟气余热回收而设计的专用高效节能产品。采用带有扩展受热面的针形管强化传热元件作为余热锅炉的受热面,水管烟侧的受热面可大大增加,同时烟气流经针形管表面时形成强烈的紊流,起到提高传热效率和减少烟灰积聚的作用。该余热锅炉具有结构简单、热效率高、运行寿命长、安全可靠、维护方便等优点。
3、结构紧凑、热效率高
单位长度上的受热面积大,现用的针形管为光管的7.8倍,是螺旋翅片管的1.3倍,对接焊缝全部采用氩弧焊焊接,其焊接质量比手工焊接质量大大提高;设备的体积、重量大幅度降低,因而,在相同换热面积下,设备投资大大降低,在设备布置安装方面,为用户提供了较大空间。
4、耐震消音
由于设备结构设计和针形管的自身结构特点,使其具有消声器的结构特征,因此设备能起到消声器的作用。
5、安装、使用、维修方便
设备安装时只需将设备联接到冶炼炉的排烟出口上,设备即可投入正常运行;余热锅炉设有检查门,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清灰周期,确保换热效果,增长使用寿命。
6、余热锅炉受热面一般由过热器段、蒸发器段、省煤器段三部分组成。根据余热锅炉热平衡计算,单台余热锅炉要达到6.0t/h蒸汽产量,余热锅炉必须设置省煤器段,用给水来进一步吸收排气中低位能量。这样一方面可提高给水温度、增加余热锅炉的蒸汽产量,另一方面可提高蒸发器段受热面的有效利用率。
产品参数:
烟气流量 | 55000 Nm3/h |
额定蒸发量 | 6000 kg/h |
饱和蒸汽温度 | 204.3 ℃ |
过热蒸汽温度 | 350 ℃ |
蒸汽压力 | 1.6 MPa |
烟气进口温度 | 420 ℃ |
烟气出口温度 | 420 ℃ |
除氧器出水温度 | 104℃ |
烟气侧阻力 | 约1600P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