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贴碳纤维布加固法
应用于工程实际的建筑材料的不断研发进步以及新型材料的出现,是建筑工程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新型材料碳纤维的研发和它在建筑工程的维修、加固领域的成功应用,使得建筑工程加固技术翻开了新的篇章。
2、碳纤维布加固混凝土结构施工工艺与要求
(1)施工前的准备作业、基面处理要求
将碳纤维布粘贴于混凝土前,要求先用砂轮机先清除和打磨混凝土结构表面的劣化层;混凝土结构基面的错位与凸出部分要磨平,转角部位与凸出部分也要磨平,转角部位要进行倒角处理;裂缝部分要注入环氧树脂浆进行修补。
混凝土基面的清理:先用钢丝刷将表面松散浮渣刷去,然后用压缩空气清除粉尘;再用**或无水酒精擦拭表面,也可用清水冲洗,但必须保证混凝土基面充分干燥后才能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
(2)粘贴施工要求
A、对需要加固的混凝土结构基面要求:碳纤维布加固混凝土结构技术是依赖碳纤维布与结构表面的粘贴有效率,所以要求基面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得低于C15。同时要求被加固混凝土结构具有良好的保护层,并且基面要求平整。对于结构有起皮、剥落、腐蚀、裂缝及严重碳化等表面缺损,必须先进行修复施工处理。
B、碳纤维布的粘贴:碳纤维布加固混凝土构件时,要求采用薄布多层的粘贴方法,从而确保与粘结材料充分浸润。对于受弯构件,最好在受拉区沿轴向粘贴碳纤维布进行加固,并且在主纤维方向的断面端部附近进行必要的锚固处理措施。
C、碳纤维布的搭接与截断:粘贴碳纤维布加固混凝土时,因为碳纤维布与混凝土粘结应力主要集中于端部10cm范围内,产生的粘结破坏是脆性的,所以遇到碳纤维布必须搭接时,搭接长度必须不小于10cm。搭接部位要求必须避开构件的应力最大区范围,同时搭接端部必须平整无翘曲。
D、工程中选用的碳纤维布及其配套粘结材料,必须有厂家所提供的材料检验证明和合格证。
粘贴碳纤维布加固施工
纤维布产品特点:
(1)高强高效:碳纤维布抗拉强度超过3400Mpa,弹性模量超过240Gpa,伸长率大于1.7%;汇存寿命长,可操作期限长。
(2)施工便捷:具有高强度、重量轻、厚度小、柔韧性好及优良的施工性。
(3)适用范围:桥墩、楼板、梁柱及烟囱等加固方面;在汽车、环境工程、化工、能源、交通、建筑、电子、运动器材等众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碳纤维布采购是有以下二种交易方式:
(1)如果你的采购量少,你可以采用我们公司规定的发到付款的方式。
(2)如果您的采购量大,您要按我们公司规定的少量定金货到付清的方式交易。
使用方法
1.1 施工工艺流程
施工准备工作→混凝土表面处理→配制涂刷底层树脂→用找平材料对表面进行残缺修补→配制涂刷浸渍树脂→粘贴碳纤维布→涂刷浸渍树脂→表面防护。
1.2 混凝土构件表面处理
1)将混凝土表面的残缺、破损部分(蜂窝、麻面、剥落、空隙、腐蚀等) 清除干净至结构密实部位。
2)检查外露钢筋是否锈蚀,若有锈蚀需予以清除,若由于锈蚀导致钢筋断面减小或断裂, 则需按等强度原则进行钢筋焊接加固。
3)对经过剔除、清除和漏筋的混凝土残缺部分, 用高于原构件混凝土强度的砂浆进行修补、复原达到表面平整。
1.3 粘贴碳纤维布部位的基底处理
1)粘贴碳纤维布范围的定位、划线,应按修补、补强的设计要求进行。
2)用磨光机(或砂轮)对基层混凝土的表面劣化层(风化、浮浆、脱膜剂、剥离的原浆、不洁物等)反复细致地进行剔除和研磨, 使表面平整而微糙。
3)裂缝修补。对宽度小于0.2mm的裂缝采用环氧树脂进行封闭, 而对于宽度大于0.2mm的裂缝, 则采用环氧树脂胶进行灌缝处理。
4)构件表面凸出部位(混凝土构件交接部位、模板的段差等),用磨光机或砂轮削平, 修复的段差要尽量平顺, 控制在1mm以内。
采用碳纤维布修复补强混凝土结构是近几年来的一种混凝土结构修复补强新技术,具有轻质高强、施工简便、能适应各种复杂形状结构的特点, 且不影响结构尺寸和外观, 抗腐蚀、耐久性好。
碳布碳纤维原料力学指标
性能项目 纤维类别 抗拉强度 (Mpa) 弹性模量(Mpa) 伸长率 (%)
碳纤维丝 高强度I级 ≥4900 ≥2.4X10^5 ≥2.0
高强度II级 ≥4100 ≥2.1X10^5 ≥1.8
碳布力学性能指标
产品型号 强度级别 克重 (g/㎡) 理论厚度 (mm) 抗拉强度 (MPa) 弹性模量(GPa) 伸长率 (%)
HJ-Ⅰ-200 高强Ⅰ级 200 0.111 ≥3400 ≥240 ≥1.7
HJ-Ⅰ-300 高强Ⅰ级 300 0.167 ≥3400 ≥240 ≥1.7
HJ-Ⅱ-200 高强Ⅱ级 200 0.111 ≥3000 ≥210 ≥1.5
HJ-Ⅱ-300 高强Ⅱ级 300 0.167 ≥3000 ≥210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