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饮用水新国标的颁布实施,给水厂水处理工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十二五”期间,国家将投资4000多亿用于水厂的升级改造。在此背景下,采用何种工艺才能有效解决供水安全问题呢?在近期举办的“第八届海峡两岸水质安全控制技术与管理研讨会暨2013供水高峰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李圭白表示:“超滤能将水中微生物几乎全部去除,使饮用水的生物安全性由相对安全向绝对安全作了一次飞跃,必然引起饮水净化工艺的重大变革。” 李圭白指出,超滤组合工艺可以提高第一代工艺(混凝-沉淀-过滤-氯消毒)的出水水质和微生物安全性,同时还可以有效解决第二代工艺(臭氧活性炭)的生物稳定性问题,将成为第三代城市饮用水净化工艺的核心技术,超滤在水厂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压力衰减法
1. 将膜组件中完全浸入水中,充分润湿膜丝;
2. 调整进气减压阀至阀后压力为1Bar;
3. 缓慢打开进气阀,逐渐提高进气压力至1Bar,待压力稳定时,关闭进气阀;
注意:刚开始进气侧会有一部分未排尽的水受压进入产水侧,压力稳定时间可能需要2~3min;
4. 静止保压10min;
5. 保压完成后读取进水侧压力表,若压力衰减小于0.3Bar,则膜完整性良好,若压力衰减大于0.3Bar,则膜存在泄漏点或膜丝有断裂,若压力衰减测试为自动过程,此时应输出报警,读到报警后,操作人员应采用气泡观察法重新测试进行人工确认并标记出泄漏组件位置;
6. 若发现泄漏,进行修补,修补后重新检测,直至通过检测;
7. 恢复阀门状态,进入正常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