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饮用水新国标的颁布实施,给水厂水处理工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十二五”期间,国家将投资4000多亿用于水厂的升级改造。在此背景下,采用何种工艺才能有效解决供水安全问题呢?在近期举办的“第八届海峡两岸水质安全控制技术与管理研讨会暨2013供水高峰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李圭白表示:“超滤能将水中微生物几乎全部去除,使饮用水的生物安全性由相对安全向绝对安全作了一次飞跃,必然引起饮水净化工艺的重大变革。” 李圭白指出,超滤组合工艺可以提高第一代工艺(混凝-沉淀-过滤-氯消毒)的出水水质和微生物安全性,同时还可以有效解决第二代工艺(臭氧活性炭)的生物稳定性问题,将成为第三代城市饮用水净化工艺的核心技术,超滤在水厂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膜的完整性影响MBR膜产水的水质。当中空纤维膜丝由于某种原因发生断裂时,进水侧的原水就通过断裂的膜丝直接进入产水侧,造成产水水质下降。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应建立有效的措施来检测膜的完整性。
检测膜完整性的措施分为两类:直接法和间接法。直接法是基于泡点测试的原理,将膜完全润湿后,在膜丝的一侧(产水侧)通入低于泡点压力的压缩空气,由于膜孔中液体的表面张力的作用,除由于扩散作用透过的极少量空气外,没有明显的气流穿过润湿的膜孔。若膜存在缺陷或膜丝断裂,则大量压缩空气就会从缺陷处穿过到达膜的另一侧,这时若另一侧充满液体就会观察到连续的气泡。间接法是在超滤系统产水管上安装浊度仪,通过监测产水水质来间接监测膜的完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