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纸是指将纸浆抄造成纸产品的过程:制浆就是山植物纤维原料分离出纤维而得纸浆的过程。主要可分为机械法、化学法和化学机械法,分别制得机械纸浆、化学纸浆和化学机械纸浆。
废水特点:造纸工业废水的特点是废水排放量大,COD. BOD高、色度严重,废水中纤维悬浮物多,而且含二价硫和带色,并有硫醇类恶臭气味。造纸废水主要来源于生产工艺中的备料、蒸煮、冷凝、洗浆、漂白和抄造纸工序。
备料过程中的废水
备料过程中产生的废水主要包括洗涤水以及湿法剥皮机排水,其中含有的主要污染物质包括树皮、泥沙、木屑以及木材中的水溶性物质,如果胶、多糖、胶质及单宁(Tannins)等。
蒸煮废液
植物纤维原料经过蒸煮以后,50%^-80%转化为纸浆,其余20%-50%的物质则溶于蒸煮液中。
污冷凝水
蒸煮过程的冷凝水是污冷凝水的来源之一。主要含有烯类化合物、甲醇、乙醇、丙酮、丁酮及糠醛等污染物,还可能含有硫化氢、有机硫化物及油类物质。蒸煮过程中产生的污冷凝水是制浆厂污冷凝水的另一个来源。亚硫酸发制浆中,红液蒸发污冷凝水是重要污染源,其主要污染物是醋酸,其次是甲醇及糠醛。
造纸废水是一种处理难度较大的工业废水,一般通过物化法+生化使其中的污染物质得以降解。由于废水木身所含污染物十分复杂,经处理后,出水虽能基本达到排放标准,但与废水回用对水质的要求相距较远,采用传统砂滤、活性炭过滤、多介质过滤等处理工艺实现废水回用处理,只是一定程度降低出水悬浮物浓度,对污水中可溶性污染物如COD,氨氮和盐分等无法进一步除去,如果回用,会直接影响到纸张效果。
造纸行业一般回用中水往往只限于生产过程的除渣、洗浆、漂洗等对水质要求不高的生产工艺,而且这些工段用水对COD,浊度、铁等指标有一定要求,现有过滤技术并不能满足这些工段的水质要求,而且传统多级过滤工艺有流程长、占地面积大、产水水质不稳定等缺点。必须采用先进的中水回用处理工艺,在原有污水达标排放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水中铁、COD浓度,一方面可直接作为回用水,用于除渣、洗浆、漂洗等对水质要求不高的工段;另一方面处理后的中水,可直接通过反渗透或离子交换脱盐,免除了反渗透工艺中多级保安过滤和超滤工艺,减少了前处理费用,延长RO膜使用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