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公示的2015年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名单中,西咸新区成功入选,成为全国16个城市之一,也是西北地区首个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
参与试点申报工作负责人告诉华商报记者,获得试点资格不仅是又添了一项国家荣誉,更重要的是海绵城市建设能得到国家专项资金支持,每年4亿元,一定三年,最终的建设成果将惠及广大人民群众,使“雨时看海晴时旱”真正成为历史。同时也将推动西咸新区乃至西北地区在创新城市发展方式探索方面迈上新台阶,实现“让城市回归自然,使水源得以涵养,使田园得以保存”这一现代田园城市梦。
130多个城市PK 西咸为啥能胜出
海绵城市国际通用术语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形象化地将城市比作海绵一样,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进而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一种城市创新建设模式。
华商报记者获悉,此次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全国共有130多个城市参与竞争。最后经过筛选有34个进入初选名单。今年3月确定了22个城市参与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竞争性评审答辩。4月2日至9日,16个试点城市名单正式对外公示。
“西咸新区是低影响开发理念在国内的最早践行者之一,这和海绵城市理念不谋而合。特别是在国家提出海绵城市概念之前,我们就已做了有益探索,可以说在整个西北地区走在了前列。”在谈到西咸新区为何能在全国130多个城市竞争中胜出时,参与试点申报工作负责人如是说。
据介绍,西咸新区提出将雨水综合利用作为重点,在海绵城市建设中通过实现“建筑与小区对雨水应收尽收、市政道路确保绿地集水功能、景观绿地依托地形自然收集”的三级雨水综合利用系统,将调蓄设施与城市既有绿地、园林、景观相结合,构建海绵城市雨水利用体系。
提速海绵城市建设可实现社会、经济、环境效益最大化
2014年底,财政部下发了《关于开展中央财政支持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对试点城市给予专项资金补助。直辖市每年6亿元,省会城市每年5亿元,其他城市每年4亿元,一定三年。3年至少12亿元的建设补助,将会大大提速西咸新区海绵城市建设,改善人居环境、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减少水环境污染治理费用和洪涝造成的损失、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海绵城市也将发挥出巨大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
目前,西咸新区沣西新城正在建设一条6.8公里、不间断的生态绿廊。与城市道路立体交叉,可直接将两侧街区约15平方公里范围内的地表径流通过地表水沟、溢流管等设施全面收集。同时,通过间接雨水转移泵站对区域约25平方公里的雨水进行收集,最终形成大大小小共约330亩的雨水景观水面,并通过工程设施实现净化、调蓄、溢流功能。
西咸新区秦汉新城的秦文化公园,将传统的硬质广场改成软质的绿地广场,保留原地形地貌,既成为文化广场,也是高强度开发区域的绿色缓冲地带。在西咸新区沣东新城,依靠斗门水库和沣河湿地,形成绿带环绕的城市景观。西咸国际文教园农业中央公园通过保留原始村落和大片农田,成为回归田园的特色公园。西咸新区空港新城太平湖景区依托水景、田园等生态基础,将建立新一代复合型生态公共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