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上述提及的以外,现在又诞生了智能手表。其中就有明年即将推出的 Watch,目前还不清楚它所提供的心率数据是否准确(苹果只是表示,它将有助于你了解你的运动强度)。现在市场上的其他智能手表,例如微软的Microsoft Band和三星Gear Fit都提供心率数据,但它们并没有围绕心率数据提供更多的内容。
我们将会看到智能手表占据可穿戴设备的高端市场,而类似于Fitbit Surge和Basis Peak这类的智能腕带将占据中端市场,售价低于50美元的产品依然会存在在市场上,因为它们有更加亲民的价格。不过,随着技术发展,越来越多的功能也将转移到智能手机上,因为现在很多人已经是随身携带自己的智能手机了,手机也可以充当“可穿戴设备”。
市场细分的过程是自然过渡的,但它仍然没有回答针对可穿戴设备的关键问题:为什么?针对健康?还是健身?更智能,更便宜的设备并不会回答这个问题。只有当我们看到更多贴心的设计,通过特定目标以提高用户的生活,到那时我们会发现可穿戴设备到底针对什么
从产业主体来看主要包括:一、各类商业健身俱乐部及会所,二、健身器材生产及其经销商,三、健身服装、鞋帽、配件生产以及其经销商,四、健身运动营养补剂生产及其经销商,五、教练员培训系统商,六、健身管理软件及系统商,七、相关健身投资管理公司。而各级国家体育管理系统是健身行业的行业标准和规范的制定者,他掌握着制定健身产品的标准、健身俱乐部的认证、健身教练培训及评定。因此他们的角色在健身产业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健身产业的客体则是以上健身服务和用品的消费者。 不得不承认,不管是从健身产业的主体还是从健身产业的客体来看,中国的健身产业都还处于起步阶段,作为产业主体的健身企业在营销与管理、服务与品牌、人员素质、经验和水平上与健身业发达国
家的差距是显而易见的。此外,外围环境方面融资渠道、财税及政策上的问题也同样制约着这个产业的发展壮大。作为健身产业客体的健身消费市场尽管孕育着巨大的商业利润,但前期市场的培育和观念的灌输也包含着巨大的成本。
广州人太忙了,总是说没时间健身
2003年,王小芳获得了“中国十佳健身小姐”的称号。她想趁年轻去北京搏一搏,在北京呆半年后却特别沮丧,“这个荣誉没有给我带来任何好处。北京的人才太多了,我是南方人,身高没有优势,长得漂亮又有能力的女孩也实在是太多了。北京人很奇怪,跟他们聊天的时候觉得都很有料,但你真正有需要的时候他们却帮不上忙。”
王小芳又回到了广州,在力美健做私人教练,“这个城市的人情味真的很重,我的脚受伤了,学员会开车送我去医院,带我找医生。”王小芳还在广州找到了自己的另一半,她的先生是广州本地人,之前在公安局上班,受她的影响转行做了私人教练。王小芳现在的合伙人也是广州人,最早的时候是她先生的会员,看到他们俩都这么喜欢健身事业,就主动提出资助他们创业,“只喝了一次茶,就把项目定了下来,我们合作三年,从来没有红过脸”。广州跑步机,在创业的道理上,只要坚持,只要诚信,只要有付出就有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