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合纺机为您介绍 青岛青锋牌清梳联生产线
1.1工艺流程简捷、高效
流程设计贯彻了“多包取用、精细抓棉、均匀混合、少碎早落、渐近开松、少伤纤维”的原则。
1.2 清花、梳棉工艺分工合理
清花仅有两台开松除杂设备,但是可以去除原棉中60%以上的尘杂,尤其是FA116型主除杂机,采用刺辊梳理除杂原理以梳代打,大大提高了开松除杂效率,并为梳棉机的分梳工作提供了非常有利的筵棉状态,即充分发挥梳棉机的分梳功能,为提高梳棉机的产量提供了可靠保证。
1.3 系统运行安全、稳定、可靠
该流程中配有火星探除、重物分离、金属探除等安全措施作为保证;电气系统用微机及PLC可编程序控制,运行程序严格,各单元机之间动作联锁;并设置棉位光电自停、棉层过厚自停、打手绕花自停、低压报警等声光信号;梳棉机、喂棉箱二合一电气控制,元器件采用进口变频器、PLC、压力传感器以及国内合资生产的交流接触器、进口元件组装的自调匀整等,确保系统无故障稳定运行。
1.4 各主机零部件基体刚性好,加工制造精度高
各主机零部件基体刚性好,加工制造精度高。并配备高精度的梳理元件。刺辊、打手及锡林、道夫包覆豪林斯沃思针布或格拉夫针布。保证了工艺隔距准确,有良好的分梳效果,为提高分梳除杂效能创造了有利前提。

宽幅化
近年来,国外清棉机有向宽幅化发展的趋势,如美国的克罗斯洛尔开清棉机全程1500mm宽。国内也逐渐向宽幅化过渡,宽幅化有以下优点:
(1)可以做到进一步精细抓棉。抓棉机幅宽由1500mm增加到2300mm;每次抓取包数可由3包~4包提高到5包~6包,对瞬时混合有利;
(2)可以进一步提高开松及除杂效率; (3)可以进一步提高产量。
4.3 全流程棉流输送均匀稳定的控制系统
清梳联过去采用终端控制,即通过梳棉机自调匀整装置控制生条重量,使之达到预期的控制目标。但机组内各机台间的供应控制采用“开、停、开”的控制方法,机台停车以后由于纤维自重的影响,棉层密度发生变化,在输送过程中首尾喂棉密度不同,尤其是第一台梳棉机和最后一台梳棉机间的差异更大,因此,先进的清梳联均采用全流程无停车跟踪连续无级喂棉控制系统,使整个喂棉系统由原来的“开、停”方式,达到棉层密度稳定均匀的目的,生条重量波动小,台间差异改善。
4.4 异性纤维杂物自动检测清除系统
棉纺厂使用的原棉中常混有异性纤维和杂物,在一般的纺纱过程中很难除去,纺成纱、织成布后,严重影响最终产品质量。用异性纤维自动检测系统代替人工拣除原棉中异性纤维、杂质,系统清除率可达80%以上。保证残留的异性纤维、杂质即使在纺成纱、织布以后在质量允许范围以内。

清梳联的技术发展
国外清梳联的设想早在1924年已经提出,由于当时的梳棉机产量只有1.5kg/台·h~3.0kg/台·h。每套清棉机要配50台~100台梳棉机,所以在当时只能是一种设想。随着清棉机自动落卷、棉卷大卷装、梳棉机金属针布技术的应用和推广,为梳棉机高产创造了条件。梳棉机的产量由50年代的1.5kg/台·h~3.0kg/台·h提高到现在的100kg/台·h~120kg/台·h,使清梳联在机台配置方面成为可能。
国外清梳联技术用于生产是在上个世纪50年代,由原始清梳联发展到现代清梳联花费了近30年的时间。因为清梳联的全面推广,在当时技术上要解决以下的难题:
(1)生条长片段不匀、超长片段不匀和重量偏差大;
(2)翻改品种不方便,不能满足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要求; (3)清梳联生产不稳定、故障多。清梳联生产线中一台设备出问题就要造成全线停车。 为了逐步解决这些问题,清梳联经历了不断进步、完善、成熟的过程。现在这些问题已得到了较好的解决,清梳联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

本页显示不全面 详情请访问我们官网。江苏天合纺机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