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场水景存在于城市的开放空间,具有面向公众的特点,是城市的公共艺术品。“公共艺术”是指在城市建设中对环境进行艺术性的规划设计和在城市开放空间等公共性场所中,具有文化性和美感因素的美术品、构筑物及具有美感因素的实用物品的艺术设计与制作。公共艺术的形式又可分为静态公共艺术和动态公共艺术。静态表现形式是通过媒体的物质状态来表达文化的内涵;动态表现形式是通过社会性的公共文化活动来完成。水景是城市中众多公共艺术作品的一种,无论在表现形式还是功能上都具有公共艺术自身的规律、特点:
公共性 公共艺术的公共性,主要体现在它与公众社会的互动性、公共舆论的开放性和参与性,以及赢得社会公众权利只授予的合法性等方面。它展现于一切公开的场合,接纳不同社会阶层公众的共同参与,并为公众社会所检阅、批评和享用。
广场水景所具有的公共性,决定了它的内容、形式是为众人服务,它同人的生活联系紧密并具有一种互动关系,加强场所环境与市民的亲和力、环境的认同感,柔化、淡化空间界面给市民带来的负面影响。公共艺术的本质是亲民的,它为大众而作,谋求的是公众之利,从物质上和精神上都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核心,以人为归宿。
公众审美性 水景艺术是以自身的主题和形式通过艺术形象揭示出事物的美学特征和本质。审美活动是感性的、直觉的,同时也是理性的、思维的,本雅明说:“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人类的感性认识方式是随着人类群体的整个生活方式的改变而改变的。”在城市化成为人类历史不可抗拒的潮流的今天,城市大众放弃对艺术品原作韵味的
凝神关注,转而在对复制品的消遣中自我陶醉,在群体的共时性消费中集体狂欢,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为审美活动的主要形态。
水景希望通过感性的与理性的、直觉的与思维的有机的结合,以其自身具有的文化内涵和 形象性等特征,展现真、善、美价值,给公众提供积极向上的认识活动领域。
教育引导功能 公共艺术区别于一般的商品的地方,就在于它对人的精神生命能够带来智慧的增长。同时,公共艺术是进行文明教育的重要手段,可以成为“城市振兴计划”的一部分。公共艺术是一种向公众传播文化的媒体,环境艺术化工程的建设,将带给市民新的视觉感受,引导人们文明、舒杨的行为。水资源是当今社会共同关注的
社会问题,时刻提醒水对人类的重要性,具有意向性的作用。同时也向公众提出了如何利用可持续方法让水景永不断流的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