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雾器用途及运行
湿法烟气净化技术的基本原则是先让污染物接触液体,然后在废气排入大气前除去液滴。与液体混合的高速运动的气体会夹带液滴,除雾器的作用就是除去这些液滴的,另外还可以对烟气起到再次洗涤的作用,因此除雾器是任何湿法洗涤器系统必要的组成部分。一般湿法脱硫洗涤塔的顶部安装折流板形叶片除雾器,在该除雾器中,流经叶片间的气流被迫以之字型通过,液滴无法跟随气流的流线运动,它们撞击叶片表面,凝聚后滴落回洗涤器。
除雾器的组成
脱硫系统中的除雾器通常由2部分组成,即除雾器本体及冲洗系统。
1除雾器本体
除雾器本体由除雾器叶片、卡具、夹具、支架等按一定的结构形成组装而成。其作用是捕集烟气吕中的液滴及少量的粉尘,减少烟气带水,防止风机振动。
除雾器布置形式通常有:水平型、人字型、V字型、组合型等(如图2所示)大型脱硫吸收塔中多采用人字型布置,V字型布置或组合型布置(如菱形、X型)。吸收塔出口水平段上采用水平型布置。
除雾器叶片是组成除雾器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元件,其性能的优劣对整个除雾系统的运行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除雾器叶片通常由高分子材料(如聚丙稀、FRP等)或不锈钢(如317L)2大类材料制作而成。除雾器叶片种类繁多(如图3所示)。按几何形状可分为折线型(a、d)和流线型(b、c),按结构特征可分为2通道叶片和3通道叶片。
以上各类结构的除雾器叶片各具特点。a型叶片结构简单,加工制作方便,易冲洗,适用于各种材质;b、c型叶片临界流速较高,易清洗,目前在大型脱硫设备中使用较多;d型叶片除雾效率高,但清洗困难,使用场合受限制。
2 除雾器冲洗系统
除雾器冲洗系统主要由冲洗喷嘴、冲洗泵、管路、阀门、压力仪表及电气控制部分组成。其作用是定期冲洗由除雾器叶片捕集的液滴、粉尘,保持叶片表面清洁(有些情况下起保持叶片表面的潮湿的作用),防止叶片结垢和堵塞,维持系统正常运行。由于单面冲洗布置形式在一般情况下无法对除雾器叶片表面进行全面有效地清洗,特定条件下可在最后一级除雾器上采用单面冲洗的布置方式,但根据国内外脱硫除雾器的运行经验,采用单面冲洗布置有可能存在隐患。因此,除雾器应尽可能采用双面冲洗的布置形式。除雾器喷嘴冲洗是除雾器冲洗系统中最重要的执行部件。国内外除雾器冲洗嘴一般均采用的是实心锥喷嘴。考核喷嘴性能的重要指标是喷嘴的扩散角与呀射断面上水量分布的均匀程度。冲洗喷嘴的扩散角越大,喷射覆盖面积相对就越大,但其执行无效冲洗的比例也随之增加。喷嘴的扩散角越小,覆盖整个除雾器断面所需的喷嘴数量就越多。喷嘴扩散角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喷嘴的结构,与喷射压力也有一定的关系,在一定条件下压力升高,扩散角加大。喷嘴扩散通常设定在75°~90°范围内。
叶片式除雾器的优点
非常适合于固体或者粘稠液体可很快堵塞丝网除雾器的应用
既可用于垂直(向上)流装置也可用于水平流装置
在所有类型除雾器中压降最低
可处理大液体负荷
良好的调节特性
除雾器的典型应用
波形板除雾器广泛应用于电力、环保、化工、石油、医药、轻工、冶金等行业中各种设备上的气液或气固分离,其主要应用在如下几个方面:
◆ 饱和蒸汽、二次蒸汽气液及夹带物的分离,提高蒸汽品质;
◆ 冷却塔、洗涤塔、饱和塔后的气液分离,防止带水,保证下游设备安全稳定地运行
◆ 压缩气体冷却后冷凝液和油雾的分离,防止击缸和油雾对下游设备的堵塞及损害;
◆ 回收及净化装置气体中雾滴的除去,回收有价值物料及保证工艺指标的合格;
◆ 氢氮压缩机油雾的分离,防止油雾对触媒的损害;
◆ 燃煤烟气脱硫装置中硫的脱除及夹带物的分离;
◆ 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如粉尘),以保护环境;
典型应用:
1 波形板气液分离器
波形板气液分离器具有很大的接触面积以及良好的细分离性能,广泛用作蒸发器、冷却塔、洗涤塔、回收塔、饱和塔后的气液分离。当夹带微小液滴的气流以一定的速度通过特殊设计成形的波形板时,气流携带着微小液滴在波形板构成的通道内作曲线运动。由于离心力、惯性力以及附着力的作用,水滴不能随气流偏转而撞击波形板壁面,其中一部分水滴粘附在波形板面上形成水膜,水膜靠自身的重力不断向下流动,并汇聚成较大的水流至波形板的倒钩处,最后离开波形板,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波形板分离器一般安装在蒸发室、冷却塔、洗涤塔、回收塔、饱和塔的顶部或出口管道上。
2 波形板除油器
在制油厂、化工厂的生产设备中,油雾分离器是不可缺少的设备之一。波形板除油器是将气体中的微小油滴除去。当夹带油滴的气流以一定的速度通过特殊设计成形的波形板时,在波形板的转弯处,油沫在惯性力的作用下,运动方向与气流的运动方向发生改变,使得油沫产生分离。
3 波形板脱硫除雾器
脱硫除雾器是锅炉烟气脱硫系统的关键设备,其性能直接影响到烟气湿法脱硫系统能否连续稳定运行。除雾器发生故障不仅会造成脱硫系统的停运,还有可能导致整个机组停机。除雾器的作用是捕集烟气中的液滴及少量的粉尘,减少烟气带水,不仅可以防止风机振动,而且减少环境污染。含硫烟气经过反应区时与石灰石浆液进行中和反应后形成雾滴,雾滴随烟气上升至除雾器区域,除雾器的作用就是将雾滴捕集。当含有雾滴的烟气流经除雾器通道时,雾滴的撞击作用、惯性作用、转向离心力及其与波形板的摩擦作用、吸附作用使得雾滴被捕集,除雾器波形板的多折向结构增加了雾滴被捕集的机会,从而大大提高了除雾效率。根据不同工艺和布置要求,脱硫除雾器的安装方式可以不同。在双碱烟气脱硫系统中,脱硫除雾器一般安装在吸收塔顶内部,脱除二氧化硫后的烟气在此除掉雾沫后放空;在石灰/石灰石湿法洗涤法工艺中,脱硫除雾器安装在吸收塔顶部或外部。
除雾器工作原理
在工业生产过程及工业废气的排放过程中,将气--液进行分离是一项重要的工艺过程。在很多产品工艺生产操作中要将夹带在气相中的雾沫或粉尘加以分离,才能使生产正常顺利地进行。而雾沫或粉尘颗粒直径很小,如机械性生成的雾沫颗粒直径在1.0~150μm之间,而凝聚性产生的雾沫颗粒直径在0.10~30μm 之间,分离这些雾沫或粉尘,既要分离效率高,阻力小,不易阻塞,还要安装面积小,运行经济,安全可靠,操作方便。
为了清除气体中的雾沫和夹带的液相,工业生产中一般采用除雾器。除雾器是一种在工业生产和环保产业中广泛使用的气--液分离必不可少的装置。早在上世纪三十年代,人们为了工业生产的需要就发明了除雾器。根据除雾器的用途或结构可以分为许多种类,如百叶窗式分离器、重力沉降型分离器和旋流板分离器,但这些分离器分离效率不高,而且不易分离较小粒径的雾沫;丝网除雾器虽然能分离一般的雾沫,但要求雾沫清洁,气流流速较小,且阻力降大,使用周期短,设备投资大。因此,研究和生产分离效率高、阻力降小、允许气流速度大、防堵功能强的新型高效除雾器成为工业生产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当含有雾沫的气体以一定速度流经除雾器时,由于气体的惯性撞击作用,雾沫与波形板相碰撞而被附着在波形板表面上。波形板表面上雾沫的扩散、雾沫的重力沉降使雾沫形成较大的液滴并随气流向前运动至波形板转弯处,由于转向离心力及其与波形板的摩擦作用、吸附作用和液体的表面张力使得液滴越来越大,直到集聚的液滴大到其自身产生的重力超过气体的上升力与液体表面张力的合力时,液滴就从波形板表面上被分离下来。除雾器波形板的多折向结构增加了雾沫被捕集的机会,未被除去的雾沫在下一个转弯处经过相同的作用而被捕集,这样反复作用,从而大大提高了除雾效率。气体通过波形板除雾器后,基本上不含雾沫。
波形板除雾器分离装置通常由多折向波形板、支撑架、挡板以及冲洗喷嘴、冲洗管道、管道支撑、管卡等部件组成。
分离步骤:
a 气体进入除雾器后被分隔为许多单股的通道;
b 在惯性力的作用下,液滴雾沫碰撞在波形板片上形成液膜;
c 液膜随气流向前运动至转弯处被分离下来;
d 未被除去的液滴雾沫在下几个转弯处通过相同的作用被彻底地清除.(环保在线)
除雾器的设计理念
“六大”设计理念
除雾器是脱硫系统中的关键设备,其性能直接影响到脱硫系统能否连续可靠运行。因此,科学合理地设计除雾器对保证湿法脱硫系统的正常运行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为此,我们提出了除雾器设计的“六大”理念即高除雾效率、无夹带流速范围大、低压降、抗堵塞性好、耐热抗老化、防腐防磨性好。
除雾器本体的设计
除雾效率是考核除雾器性能的最重要的指标之一。烟气“潜通道”、烟气流速、烟气偏流、波形板结构、间距、除雾器布置形式等都会影响除雾效率。通常要求通过除雾器后的雾滴含量在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的平均值小于75mg/Nm3(雾滴粒径大于15μm)。
压降是指烟气通过除雾器前、后的压差。压降越大,能耗越高。压降的大小不仅与烟气流速、波形板结构、间距、烟气带水负荷等因素有关,而且与除雾器波形板上的结垢状况密切相关。当结垢严重时系统压降会明显提高,所以通过监测压降的变化可有效地撑握系统的运行状态,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湿法脱硫系统除雾器的压降一般要求小于0.2KPa。
烟气流速过高(超过临界气速)容易产生雾滴的二次夹带,使除雾效率降低,并使压降增高,能耗增大。烟气流速过低则不利于气雾分离,也会降低除雾效率,而且会使吸收塔横截面积增大而加重投资成本。因此为达到较好的除雾效果必须把烟气流速控制在合适范围内。通常设计烟气流速在3.5~5.5m/s之间。
波形板间距过大烟气转向趋缓,使得雾滴对气流的跟随性变好而易于流出除雾器通道,降低了除雾效率。波形板间距过小则压降增大,冲洗效果变差,波形板易堵塞。最常用的除雾器波形板间距为20~50mm。
除雾器的级数与除雾效率及压降密切相关。级数增加除雾效率提高但压降也增大,能耗和成本都增大了。反之则压降减小除雾效率降低。因此,除雾器级数的设计必须综合考虑除雾效率、压降、空间、成本等因素。目前大多数的WFGD系统都采用两级除雾结构。
除雾器冲洗系统的设计
冲洗喷嘴是除雾器冲洗系统中最重要的执行部件。对于每一款的喷嘴,我们在工程应用之前都进行可行性分析,在模拟的环境中进行喷洒分布分析、喷射冲击力测量、喷洒液滴尺寸分析、喷洒角度测量和材料磨损试验,通过建立数学模型选择喷嘴的喷射压力和喷射角度,以及相邻喷嘴的最佳间距,以达到最优的冲洗效果。
冲洗水压过低,冲洗效果差,易产生结垢现象;冲洗水压过高则易增加烟气带水,并会降低波形板的使用寿命。冲洗水压力应根据冲洗喷嘴的特征和冲洗喷嘴与除雾器之间的距离(一般为0.4~0.8m)等因素决定。一般情况下,第一级除雾器的冲洗水压应高于第二级除雾器,除雾器迎风面的冲洗水压高于顺风面的冲洗水压。有时为了节约成本、简化控制系统,也常选取基本相同的冲洗水压(≥0.2MPa)。
冲洗覆盖率是指冲洗水对除雾器断面的覆盖程度。根据不同工况条件,冲洗覆盖率一般选取100%~300%。必须保证的是绝对不能留有冲洗死角,否则极易造成结垢现象。一般条件下,喷嘴的喷洒投影面的外围冲洗力较弱,应该考虑有一定程度的冲洗重叠,以确保良好的冲洗效果。
除雾器冲洗周期指除雾器每次冲洗的时间间隔。冲洗不宜过于频繁,否则会导致烟气带水量加重;同时冲洗间隔也不能太长,否则易产生结垢现象。除雾器冲洗周期主要根据烟气特征及吸收剂状况确定,一般应不超过2小时。
除雾器冲洗水量一方面应满足除雾器自身冲洗效果的要求,另一方面还需考虑系统水平衡的要求。有时需要采用大水量短时间冲洗,有时则要小水量长时间冲洗,具体冲水量可由工况条件确定。
影响除雾器运行的因素
1、系统化学环境
吸收剂的种类、脱硫效率的要求,氧化空气的比例,特别是浆池中PH值的确 定都 对除雾器结垢有较大影响。鼓入的氧化空气量比例越大,浆液中硫酸钙的含量就越多,越容易结垢。
2、冲洗方案的设计
始终保持叶片表面湿润将有利于防止结垢。
3、冲洗水质
冲洗水的碱性越大,越容易结垢。
4、片型的设计
片型的设计如果产生冲洗不到的表面,或者表面比较粗糙时,将很快结垢。
5、叶片间距
叶片间距过小,容易结构。间距过大时将降低除雾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