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石又叫苦灰石,为沉积岩,是碳酸钙和碳酸镁的复盐,化学式为CaCO3·MgCO3。一般为白色或浅灰色,含铁杂质多时呈黄色或褐色。白云石中常见的杂质是石英、方解石和黄铁矿,具有玻璃光泽。白云石大约在800℃开始分解,先是MgCO3分解,分解出MgO及CO2,在950℃时CaCO3 分解,分解生成CaO及CO2。
白云石加入坯料中能同时引入CaO及 MgO,起助熔作用,降低坯体的烧成温度,扩大烧结范围,并能促进石英的熔解和莫来石的生成。如以白云石取代CaCO3,则可使坯体的烧成范围加宽。
(三)菱镁矿
菱镁矿亦称菱苦土,呈白色或灰白色,含铁者为褐色,具有玻璃光泽,主要化学成分是 MgCO3。菱镁矿在350~400℃开始缓慢分解生成MgO及CO2,至800~850℃则迅速分解,在陶瓷坯体中完全分解要在1100℃左右。
伊利石也称水云母,这类矿物单独构成黏土的极少,常混有其他黏土矿物。伊利石是含铝硅酸盐矿物的岩石受风化作用的中间产物,其化学组成不确定,可以把伊利石看作是白云母与蒙脱石的过渡产物,可用以下化学通式表示:2K2O·3MgO(或FeO)·(6~8)Al2O3(或Fe2O3)·(18~24)SiO2·(5~12)H2O。这类黏土一般可塑性较低,干燥收缩和烧成收缩小,烧成范围窄,使用时应注意这些特点。如景德镇的港瓷石、三宝蓬瓷石、安庆祁门瓷石等。
黏土的颗粒组成
黏土的颗粒组成是指黏土中含有不同大小颗粒的体积百分比含量。黏土矿物常是小于10μm的胶体颗粒,其中高岭石颗粒较粗,蒙脱石颗粒最细,石英、长石等矿物多半在粗颗粒中,而赤铁矿则在细颗粒中。黏土的颗粒组成会影响它的某些物理性质,小于 的颗.
在生产中为了获得成形性能良好的坯料,常将黏土原矿淘洗、风化、陈腐、加入无机或有机塑化剂 [如胶体 SiO2·Al(OH)3、羧甲基纤维素等]以提高坯料的可塑性。若要降低坯料的可塑性,可加入瘠性原料,如石英、熟料、瓷粉等。黏土的另一个性质是结合性,黏土能将非可塑性原料黏合形成良好的可塑泥团,并在干燥后具有一定强度的性能,称为结合性。黏土的结合性是坯体干燥、修理、施釉顺利进行的基础,也是调节泥料性质的重要因素,在生产实际中更具有现实意义。黏土的结合性通常以能够形成可塑泥团时所加入标准石英砂 [颗粒组成为015~025mm占70% (质量),009~015mm占30%(质量)]的数量及干燥后弯曲强度来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