黏土在坯料中的作用
黏土是陶瓷坯料中的主要原料,用量一般在40%以上,其主要作用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① 黏土具有的可塑性可满足各类坯体成形方法的需要,可使泥浆具有悬浮性与稳定性。
② 细分散的黏土颗粒与较粗的瘠性原料混合产生结合性,使坯体密实,提高干燥强度,避免坯体的变形和开裂。
③ 黏土是瓷坯中Al2O3 成分的主要来源,也是坯体耐火性质的主要保证。
④ 黏土中的Al2O3在烧成时生成莫来石结晶,莫来石具有良好的耐热急变性和较高的机械强度,赋予陶瓷制品各种优良性能。
长石的作用
长石类原料主要作为熔剂使用的,它能降低陶瓷产品的烧成温度。而在烧成前长石起着瘠性原料的作用,可缩短坯体干燥时间,减小坯体的干燥收缩和变形。高温下的长石熔融物能促使石英和黏土矿物熔解,互相渗透,促进莫来石晶体形成和长大。熔化后的长石液相能填充坯体的孔隙,减少气孔率,使坯体致密,提高坯体的机械强度、透光性能和介电性能。
碳酸盐原料
陶瓷工业中常用的天然碳酸盐类原料有方解石、白云石、菱镁矿。
方解石
方解石是自然界分布极广的一种沉积岩,多为无色或白色,主要化学成分是CaCO3。它有很多异种,无色透明的菱面体方解石称为冰洲石,较纯;粗粒方解石的石灰岩称为石灰石 (一般为灰色),石灰石中常含有石英、黏土、氧化铁等杂质;细粒疏松的方解石的质点与有孔软体动物类的方解石屑的白色沉积岩称.
我国是世界著名的陶瓷古国,陶瓷的生产和使用对人类文明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悠久的历史传统和精湛的制作工艺是世界上罕见
的,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早在三千七百多年前的商代就生产陶管用作下水道了。屋顶陶瓦创制于西周初期。墙地贴面陶砖、大型空心砖、栏杆砖、陶井圈等创制于战国时期。墙体砖、画像空心砖始于秦汉时代,“秦砖汉瓦”表明建筑陶器在秦汉时代获得了巨大的发展。汉代创造了上釉陶质“虎子”,三国时期创制了青瓷质“虎子”和“唾器”,可算作是世界上最早的陶瓷卫生器。东晋时期创造了壁画砖,南朝时就有了上百块砖组成的大幅印花砖。北魏时期创制了建筑琉璃制品,使建筑陶器产生了质的飞跃。建筑琉璃在隋、唐、辽各代更为流行,明清时代发展到最高峰。现代卫生陶瓷和陶瓷墙地砖制品及制造技术由欧美传入我国,于20世纪初期我国开始建厂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