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加工
1) 计算年生产纲领,确定生产类型。
2) 分析零件图及产品装配图,对零件进行工艺分析。
3) 选择毛坯。
4) 拟订工艺路线。
5) 确定各工序的加工余量,计算工序尺寸及公差。
6) 确定各工序所用的设备及刀具、夹具、量具和辅助工具。
7) 确定切削用量及工时定额。
8) 确定各主要工序的技术要求及检验方法。
9) 填写工艺文件。
在制订工艺规程的过程中,往往要对前面已初步确定的内容进行调整,以提高经济效益。在执行工艺规程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前所未料的情况,如生产条件的变化,新技术、新工艺的引进,新材料、先进设备的应用等,都要求及时对工艺规程进行修订和完善。
在50,60年代时,机械加工从开始设备质量差,工艺方面比较落后,人员技能没有经过系统化的培训,加工的设备比较简单,加工的产品合格率低,产品一次性差,加工的环境比较恶劣;随着改革开放,经济体制的改革,机械加工行业从国有制逐步发展到民营化的生产,通过民营化的市场竞争越演越烈,淘汰旧的工艺方法,不断将新的技术和工艺应用到现代化的生产,促使机械加工行业经过了系统性的改革,是一次历史性的巨变。
在市场经济时代,机械加工行业已经发展到了比较成熟阶段,加工的产品设计的行业也越来越多,加工产品的种类繁多,产品的质量要求更严格,技术上更精,更细,目前国内的机械加工行业整体水平逐步同国际接轨
下面来为大家详细说一下加工零件时所使用到的有关基准原则:
1、定位基准,指的是在加工时,工件在机床或夹具中定位用的基准。
2、测量基准,指的是零件查验时,用于被测量加工外表的尺度和方位的规范。
3、安装基准,指的是安装时用于断定零件在部件或商品中方位的精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