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农民都看好蓝莓市场,希望可以发展蓝莓规模化种植,增加收益。对此,仁源农业对这些年蓝莓生产的经验,给大家提出两点建议。
标准化建园
选地:根据拟种地的气候、所选品种,选择建园的区域坡度要小,地块以集中连片为好,便于规模化、机械化生产,区域内土壤呈弱酸性(ph5.0-5.5),有机质含量不低于5%,排水系统要好。
整地:蓝莓对土壤中的农药、化肥等残留物极其敏感,为了消除土壤污染对蓝莓生长的影响,要通过深翻土地,尽量降低其伤害。
土壤改良:蓝莓生长对土壤的要求很高,要求土壤ph5.0-5.5,如土壤酸度达不到要求,则需施用一定量的硫磺粉(还可对土壤起到杀菌消毒作用)或稀硫酸改良土壤酸性,其用量根据当地土壤情况而定;要求土壤有机质含量不低于5%,在有机质含量较低的地区加入适量的腐殖质土(草炭土),并配施一定量的有机肥。
灌溉系统及施肥系统的安装:灌溉施肥(可溶性肥料)采用先进的地下管网式滴管技术,既解决了水资源浪费的问题,又提高了水分及肥料的利用率。
苗木定植:春、秋季均可定植,蓝莓根系分布较浅,而且纤细,没有根毛,在定植时,首先要充分浇灌待移栽的苗木(不能破坏苗木繁育时所带的营养土,否则,苗木成活率降低)。在移栽过程中要轻拿轻放,避免损伤根系。在定植时要浅埋(5厘米左右),否则,苗木茎部容易感染病菌。
苗期管理
科学灌溉:根据当地水质,适当调节灌溉水的ph ,采用少量多次的灌溉模式。
清除杂草:杂草对幼苗期的蓝莓危害相当大,不及时清除,容易导致苗木成片死亡。清除杂草有三法,其一,割草机清除,但幼苗期容易伤到苗木,因此,适用于成年蓝莓的杂草清除;其二,人工清除,清除效果好,但成本高;其三,使用化学除草剂,但药剂残留影响蓝莓的有机认证、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等。建议在幼苗期除草以人工清除为主,割草机清除为辅。
病虫害防治:蓝莓幼苗期主要虫害有蛴螬、地老虎、“金龟子”的幼虫等,主要伤害蓝莓的根、叶,病害主要有叶斑病、“叶片失绿症”、“叶枯病”等,目前对病害还没有比较有效的治理措施,主要还是以防为主。
适时修剪:蓝莓苗期枝条稀少,修剪主要以去除病弱枝为主,在幼苗期,有部分品种出现开花结果现象,要及时去除花芽,确保苗木正常生长。
蓝莓的繁殖方法较多,扦插在蓝莓种植中占据很重要的位置,关系的未来蓝莓种植园的发展。今天,仁源农业给大家介绍一下扦插后如何进行管理:
1、水份管理:扦插后应经常浇水,以保持土壤湿度,但应避免浇水过多或浇水过少。在阳光下放置时间过长,水温较高时应等水温放凉之后再浇,以免伤苗。水分管理最关键的时期是5月初至6月末,此时叶片已展开,但插条尚未生根,水分不足容易造成插条死亡。当顶端叶片开始转绿时,标志着插条已开始生根。
2、肥料管理:扦插前基质中不要施任何肥料,扦插后在生根以前也不要施肥。插条生根以后开始施入肥料,以促进苗木生长。施肥应以液态施入,用13-26-13或15-30-4完全肥料,浓度约为3%,每周1次,每次施肥后喷水,将叶面上的肥料冲洗掉,以免伤害叶片。
3、移栽:生根的苗木一般在苗床上越冬,也可以于9月份进行移栽抚育,如果生根苗在苗床越冬,在入冬前苗床两边应培土。
4、病虫害管理:生根育苗期间主要采用通风和去病株方法来控制病害。大棚或温室育苗要及时通风,以减少真菌病害和降低温度。
蓝莓苗木苗在栽种培育时,农户应该会有很多问题,今天仁源农业给大家讲解下蓝莓苗木如何定植,这影响着蓝莓的品质和产量。
1、定植时期:春栽和秋栽均可,其中秋栽成活率高。春栽则宜早。2、挖定植穴:定植穴大小因栽培种类而异,兔眼蓝莓应大些,一般1.3×1.3×0.5;半高丛蓝莓和矮丛蓝莓可适当缩小。定植穴挖好后,将园土与掺入有机物混匀填回。定植前应进行土壤测试,如缺少某些元素可将肥料一同施入。
3、株行距:兔眼蓝莓常采用2米×4米或1.5米×3米;高丛蓝莓为0.6-1.5米×3米,半高丛蓝莓常用1.2米×2米;矮丛蓝莓0.5-1米×1米。
4、授粉树配置:兔眼蓝莓自花不实,必须配置授粉树,可选用高丛蓝莓品种。高丛蓝莓和矮丛蓝莓自花结实率较高,但配置授粉树可提高坐果率,增加单果重,提高果实品质和产量。配置方式采用主栽品种与授粉品种1:1或2:1比例栽植。1:1式即主栽品种与授粉品种每隔1行或2行等量栽植;2:1式即主栽品种每隔2行定植1行授粉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