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种可以说是草莓种植很重要的一项,品种好了才能种植出好吃的草莓,这是品种问题。只有品种好的草莓苗才能为自己带来高额利润。然而,一个常见现象就是,一个很好品种的草莓,种植几代之后,收获每况越下。这是因为一般的草莓苗种植太长时间之后品种就会退化,就像一块土地持续种植一种作物,结果土地中该种作物所需营养缺失一样。而且几代之后的草莓苗的病虫化已经相当严重了,如果此时仍然种植的话,将会得不偿失。脱毒草莓苗是去草莓嫩芽组织的分裂组织,然后在培养基中进行培养的草莓苗。这样培养出来的草莓苗没有收到母体的影响,品种纯正,病虫害低,所以叫做脱毒草莓苗。一般草莓种植基地都会进行脱毒草莓苗的繁殖工作,因为这样可以持续获得品种优良的草莓苗,也才能获得更好的利益。
在草莓种植中,种植户对于水分的把控非常重要,因为草莓苗是一种对水分要求很高的植物,通过水分的控制来影响和调整草莓苗的生长状况是很多经验丰富的种植户经常运用的种植手段。比如在栽植草莓苗之后多次灌溉可以有效的缩短苗期,而在每次施肥之后,及时的草莓苗灌溉可以让肥料的作用大大增强,也可以及时补充草莓苗对于水分的需求。
在干旱时节,尤其是在草莓苗的生长旺季,种植户应该根据实际的干旱情况以及土壤情况来进行增加灌溉,一般浇水应保持在土壤田间水分含量的百分之七十左右。合理的浇水是提高草莓产量的必要条件,但是如果水分过多,也不利于草莓苗的生长和产出。而且过分浇水也容易导致各种草莓苗病害,如何有效预防草莓苗的病虫害。所以如果有条件的话,建立实施滴灌,这是一种非常适合草莓苗生长的“少食多餐”的灌溉方式。
相比于其他植物,草莓苗健康生长所需要的水分更多,总体来说,在春季清除防寒物之后实施第yi次浇水效果很好,注意此次浇水量不宜太多,主要以降低土壤温度为主。
草莓采摘园效益好,大家都想进入这行业,但是不会技术怎么办。仁源农业教大家,学会这些草莓养殖基本上没有问题了。
首先,要施足基肥,看苗追肥。草莓苗一般每亩底肥要施腐熟的农家肥4000公斤或生物有机复合肥100公斤,或高含量的无机复合肥20-25公斤。生长较好的苗子,一般只追磷钾肥,即喷施0.2%磷酸二氢钾2-3次。长势欠佳的苗子,结果盛期要条施或穴施复合肥15-20公斤或尿素10公斤。同时,提倡施用惠满丰活性液肥,每亩100毫升对清水50公斤喷施2-3次。如果追施清水粪,一要防止污染环境,二要预防鲜果溃烂。
其次,草莓苗要调温控湿,打破休眠。草莓开花期的最宜温度为10-20℃,低于10℃或晴天中午高于35℃时,授精不良,形成畸形果。棚温在35℃以下即为休眠临界温度。-1℃时植株受冻,雌蕊受害。草莓较耐涝而不耐渍,最宜相对湿度60-70%,即土壤含水量为持水量的80%。为此,一要实行三膜覆盖,即地膜、大棚膜,再加小棚膜覆盖。二是在高温时,晴天要敞开腰棚膜通风,阴雨天打开棚膜两头通风。三要在持续高温干旱时,采用小水沟灌进行湿润管理,使草莓在正常的温湿条件下及早地有效地第三,草莓苗要常摘老叶,防止病虫。草莓生长过程中,随时有老残和病虫为害的叶片发生,常见病害有病毒病、灰霉病、叶斑病、白粉病等,虫害有蚜虫、红蜘蛛等。防止方法,一是控制温湿度和苗子旺长。二是对于病虫危害的叶片随见随时摘除。
三是化学防除病虫,虫害方面可选用石硫合剂、万虫灵、速效硫磷等防治。病害方面可选用多氧清、普K作物杀菌修复液、适乐时等农药防治。
第四,草莓苗要辅助授粉,控株控果。草莓多以自花授粉为主,但授精不良会产生畸形果或成熟度差的小果。为了做到果大质优,一要在开花期每天上午10时至下午3时,进行人工授粉。二是每个大棚内放一箱蜜蜂辅助授粉。三要控制一定的结果量,一般每株只留果20个左右,多余的幼蕾、小果要经常疏理。四要控留分株,每株只留新繁殖的苗子2-3株。
俗话说“开花结果”,只有在草莓苗开花时候好好的养护才能带来丰厚的果实。今天仁源农业科技给大家带来草莓苗在开花结果管理时期的注意事项:
1)追肥。3月下旬~4月上旬,每667平方米土地追施尿素或复合肥10~15kg,以加速植株生长、利于新叶展开、促进开花结果。追肥要结合浇水,确保土壤湿润。叶面喷菜果壮蒂灵1次或0.3%~0.5%的磷酸二氢钾2~3次
2)摘茎。摘除草莓匍匐茎能增产40%--50%。为了繁殖的需要,可留下适量的匍匐茎。过量的茎则消耗大量的营养,影响以后的花芽分化。要在匍匐茎刚长出时即摘除,一年进行3--4次。
3)疏蕾。草莓花序上后开的花,往往不能形成果实,没有经济价值且消耗养分。要在花蕾彼此分离时疏除,以去除花序的1/5~1/4为宜,弱花序不必保留。
4)除叶。草莓一年中新叶不断发生,老叶接连枯黄。在花果期,应把老叶、病叶及时摘除,并连同生长弱的侧芽一块抹去。这样,能有效地减少养分消耗、增强株间通风透光。
5)垫果。草莓植株矮小,果实极易下垂触及地面而受泥土污染和病虫危害,也造成果实着色不匀。采取的对策是:用切碎的稻草或麦秸,铺垫在植株四周。这对不进行地膜覆盖的园片及多雨地区更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