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机械制造行业中,机床行业发展时间久远,已经有了比较完善的行业基础,也是我国的优势产业,随着经济的转型升级和全球市场的变换,数控机床逐渐在机床 中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虽然我国数控机床发展时间并不长,但是一直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目前对于数控机床的需求仍然处于高位。
作为工业制造 的必备的设备,我国机床行业每年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迎来快速发展时期,数控机床已成为我国机床消费的主流。近年来我国数控机床行业的旺盛需求仍将保持高 速增长,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37.4%.国内机床行业呈现国有、民营、三资企业共同发展的局面,行业结构得到优化,整体素质明显提高。
面对 快速增长的需求和广大的市场空间,我国数控机床行业不断锐意进取,目前市场上可提供1500种数控机床,覆盖超重型机床、高精度机床、特种加工机床、锻压 设备、前沿高技术机床等领域,可与欧美地区相媲美。我国数控机械多项关键技术指标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为我国持续增长的 需求提供了保证。
国家也将继续扶持数控机床的发展,十二五期间我国将持续投入,且力度加大,每年重大专项将带动资金投入100亿以上。将培育核心竞争力、自主创新、量化融合以及品牌建设等方面提升到战略高度,实现工业总产值8000亿元的目标。
数控化加工是机械加工行业朝高质量,高精度,高成品率,高效率发展的趋势。我国数控机床的良好发展态势表明需求仍然处于高位,相关企业应当抓住机遇,力争早日实现数控机床产品从低端到高端、从初级产品加工到高精尖产品制造的转变,数控机床的发展也将有力地实现由机床工具生产大国向机床工具强国转变。
线切机床切割是冲模零件的主要加工方式,然而进行合理的工艺分析,正确计算数控编程中电极丝的设计走丝轨迹,关系到模具的加工精度。通过穿丝孔的确定与切割路线的优化,改善切割工艺,这对于提高切割质量和生产效率,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重要途径。 下面山东冠科带大家了解以下内容:
1.实际轨迹的计算
根据大量的统计数据表明,线切割加工后的实际尺寸大部分处于公差带的中位值(或称―中间尺寸‖)附近,因此对于冲模零件图样中标注公差的尺寸,应采用中位值尺寸作为实际切割轨迹的编程数据,其计算公式为:中位值尺寸=基本尺寸+(上偏差+下偏差)。
由于线切割放电加工的特点,工件与电极丝之间始终存在放电间隙。因此,切割加工时,工件的理论轮廓(图样)与电极丝的实际轨迹应保持一定的距离,即电极丝中心轨迹与工件轮廓的垂直距离,称为偏移量f0(或称为补偿值)。
线切割加工冲模的凸、凹模,应综合考虑电极丝半径R丝、单边放电间隙δ电以及凸、凹模之间的单边配合间隙δ配,以确定合理的间隙补偿值f0。
线切割机床加工过程中的变形原因大家了解哪些呢?下面山东冠科带大家了解以下内容:
电火花线切割是制造冲裁模凸、凹模常用的加工方法,但是在加工过程中会出现模块变形的现象,它限制了线切割加工技术的广泛应用,特别是在精密微细加工中的推广使用。
其原因在于,工件在线切割加工前,模块经历了热加工、冷加工,产生了较大的残余应力,而残余应力是一个相对平衡的应力系统,当线切割去除大量的工件材料时,改变了表层、中间区域和芯部等诸层与层之间的应力场分布状态,随着电极丝切割轨迹的移动,残余应力不断转变为塑件功,其能量被释放出来,应力的平衡状态被破坏,内应力将重新分布,直至达到一个新的平衡。在这个过程中,材料产生了变形,导致加工后的工件形状与切割轨迹不一致,破坏了加工精度,甚至使工件报废。为了减小工件的变形,一般应从两个基本方面着手解决。
一方面是合理选择适合电加工工艺的工件材料(如:P系列、H系列热作模具钢),严格控制热处理工艺,并采用人工时效处理等方法,力争最.大限度地减小线切割之前材料产生和存在的组织缺陷及残余应力;另一方面是在线切割加工时采用有效工艺路线,尽量减小残余应力导致材料变形的影响。在实际生产中,很多模具加工工艺技术人员在编写加工工艺时,习惯于淬火、回火后直接进行线切割的工艺路线,忽略了残余应力问题。现从加工工艺的角度对如何减小凸、凹模线切割变形作一些粗浅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