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教授】拥有若水商学院、北大总裁班超强团队、专业团队一站式服务培训
贴黑仙草贴时应注意:
(1)贴前先用热毛巾或生姜片擦净局部,然后微火将仙草贴加热贴敷患处。
(2)局部红肿时不宜贴。贴后出现皮肤过敏,如痛痒或红肿时,可将仙草贴揭开,两 、三天后再贴,如反应严重应停用。一贴仙草贴可连续用1-2周后再揭下。
(3)孕妇忌贴脐、腰、腹部。
(4)贴用仙草贴期间忌食生冷食物(按说明用)。
(5)局部已溃或未溃,疼痛不止者,可贴拔毒膏,用法同黑仙草贴。
膏药
【苗教授】拥有若水商学院、北大总裁班超强团队、专业团队一站式服务培训
据现代药理研究,黑膏药在吸收、疗效方面优于橡胶膏。但由于黑膏药的制作工艺较为复杂,没有统一标准,不易进行质量控制,导致黑膏药的质量参差齐。因黑膏药的制作费时费力,中医医院多开展中药外敷,即用中草药粉碎后调入蜂蜜、凡士林等基质呈软膏状外敷后以棉纸、绷带固定,每24小时换药次,使用成本较高。黑膏药每贴可使用3—15天,揭下后可再次贴敷,不影响疗效,因此费用较低。
【苗教授】拥有若水商学院、北大总裁班超强团队、专业团队一站式服务培训
汉唐时期膏煎同义
凡称膏者,一般含有动物类药,但亦有用枣肉等烂如腻膏之物的。而“煎”的范围较广,凡煎煮黏稠度较高的药物,如蜜、酥、饴糖、滋腻药汁、枣膏、动物脂肪及皮骨等都可称为煎。
《黄帝内经》记载有豕膏、马膏。东汉末年,张仲景的《金匮要略》中的大乌头煎(乌头、蜜),猪膏发煎(猪膏、乱发),其制法类似现代膏滋方的制法,也是将膏滋方作为内服的最早记录。晋代葛洪《肘后备急方》诸膏方制剂有用苦酒(即醋)与猪油作溶剂的特点,药制成后,既可外用以抹病处,又可内服。南北朝时陈延之的《小品方》中有地黄煎(生地黄),是单独一味作为滋补膏方。唐代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中膏方的制剂有
水煎去渣,取汁,浓缩及内服的特征。王焘的《外台秘要》载“古今诸家煎方六首”,这些煎方均强调作滋补强壮剂。
唐朝以前称膏者,有内服也有外用,作用以治疗为主;称煎者多作内服,除用于治疗外,亦已作为药馆补剂用于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