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順环保
1、埋地式生活污水处理装置技术参览表 序号 项 目 技术参数 备注 1 设备名称 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2 设备型号 FSD -8 3 数量 1套 4 结构形式 组合式一体化,均设有独立的厌氧池、好氧池、沉淀池、污泥池、消毒池。 5 安装方式 室外地埋式安装 6 设备基础及承载要求 混凝土基础, 承载能力>10吨/m2 7 主要 接口 规格 污水管 进水DN89 PN1.0 法兰 出水DN159 PN1.0 法兰 空气管 DN76 PN1.0 法兰 8 生物接触氧化池 详见氧化池技术参数表 9 沉淀池 详见沉淀池技术参数表 10 污泥池 详见污泥池技术参数表 11 消毒池 详见消毒池技术参数表 12 除锈处理 除锈等级达手工除锈的St2.5级,油漆后保证表面应光滑无刺,无烛腐。 13 防腐措施 采用醇酸树脂漆,干漆膜厚度≥0.20mm 面装颜色可按业主要求定。 14 供货范围 包括料、曝气器、连接管道及阀门 15 设备使用寿命 >30年 16 设备运行噪音 ≤45分贝 二、设计依据 1.业主提供的污水水质水量的基础资料; 2.《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3.《民用建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设计规定》DBJ08-71-98; 4.《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14-87; 5.《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GBJ15-88; 6.《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 三、设计范围 本工程设计范围包括污水处理站的工艺、设备、土建、电气及自控、通排风等专业设计。 四、设计原则 1.采用成熟、可靠的污水处理工艺,确保处理出水的各项指标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 2.污水处理设施力求占地面积小,工程投资省,运行能耗低,处理费用少; 3.污水处理设施在运行上有较大的灵活性和可调节性,以适应水质水量的变化,同时设置事故应急超越排放管道,供紧急、特殊情况下使用; 4.设计时充分考虑污水处理系统配套设备的减振、降噪、除臭等措施,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少量剩余污泥经好氧消化稳定处理后,定期联系外协单位清除,从而有效地解决了污泥出路问题,避免产生二次污染。 五、设计水质水量 1.由业主确认每天排放约190m3。考虑到该小区排水不定时,设计为每天190m³即8m3/h 2.设计进水水质(按常规) BOD5:150-250mg/L CODcr:200-400 mg/L SS: 200-400 mg/L PH:6-9 氨氮≤60 3.排放标准 污水处理站处理出水符合《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 BOD5:≤30mg/L CODcr:≤100 mg/L SS:≤70 mg/L PH:6-9 氨氮:≤20 六、污水处理工艺流程 1、工艺流程图 自流 自流 泵 生活污水 化粪池 水解酸化 厌氧 一级好氧 外运 污泥池 二沉池 二级好氧 清水池 排放 一体化地埋设备 2.工艺说明 生活污水自流进化粪池,在化粪池中停留一段时间,自流进入水解酸化池,在水解酸化池中进行有机物降解。当水位达到一定程度后,通过泵提升至厌氧池。在厌氧池内污水同接触氧化池内的混合液混合。 在缺氧环境下硝化菌,反消化菌,成为优质菌种,降解废水中含氮的有机物,混合液从缺氧池自流进入好氧接触氧化池,在好氧微生物的新陈代谢作用下将废水中的有机物质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等。污水轻声化处理后进入沉淀池,在该池内完成固液分离,分流后的清夜自流至清水池,沉淀物一部分回流至缺氧池补充微生物量,一部分排至污泥池定期外运。 3.工艺流程特点 (1)通过采用以去除有机污染为主的A/O法处理工艺,从而提高污染物的去除率。在去除有机污染的同时,也能使氨氮得到净化。 (3)污水处理设施缺氧池、接触氧化池和沉淀池二组并联运行,操作灵活,以适应水质、水量的变化。 七、主要构筑物设计技术参数 1、格栅井(钢砼结构) 污水进入格栅井,由格栅清除污水中的固体物质,防止进入后续工艺中,保证了处理系统的稳定运行。经过格栅后的污水进入调节池。 2.化粪池原有 3水解酸化池 主要是把需要通过胞外酶的分解才得以进入微生物体内代谢的不溶性大分子物质转化为微生物可以直接摄取溶解性的小分子有机物质,以破坏难生物降解的大分子结构为主,并适当改善废水的可生物降解功能。水解酸化池为上流式厌氧污泥反应器的改型,适用于中低浓度污水的处理. 内设; 污水提升泵 1台 液位控制开关 1套 尺寸:6*4*4.5m 、内设填料、曝气器。 3、 WSZ-8型污水处理设备 本污水中有机成分比较高,可生化性好,因此采用WSZ-9型污水处理设备是最经济的。WSZ-5型污水处理设备是采用有机负荷较低的AO生物处理工艺,不仅能够有效去除污水中的含碳有机物,对总氮去除率可达80%。磷的去除率可达54%,处理效果令人满意。本地埋式污水处理系统是集永久性、无噪音、微电脑全自动控制技术,埋地式等处理技术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产品,具有以下优点: A.设备在地表以下,地面可作为绿化带、停车场、道路等; B.对周围环境无影响; C.全自动控制,无需人员管理; D.操作简单,维修方便; 生物接触氧化法是一种介于生活性污泥法与生物滤池之间的生物膜法工艺,其特点是在池内设置填料,池底曝气 对污水进行充氧,并使池体内污水处于流动状态,以保证污水与污水中的填料充分接触,避免生物接触氧化池中存在污水与填料接触不均的缺陷。 该法中微生物所需氧由曝气风机供给,生物膜生长至一定厚度后,填料壁的微生物会因缺氧而进行厌氧代谢,产生的气体及抱起形成的冲刷作用会造成生物膜的脱落,并促进新生物膜的生长,此时,脱落的生物膜将随出水流出池外。生物接触氧化法具有以下特点: 1、由于填料比表面积大,池内充氧条件良好,池内单位容积的生物固体量较高,因此,生物接触氧化池具有较高的容积负荷: 2、由于生物接触氧化池内生物固体量多,水流完全混合,故对水质水量的聚变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3、剩余污泥量少,不存在污泥膨胀问题,运行管理简便。 生物接触氧化法具有生物膜法的基本特点,但又与一般生物膜法不尽相同。一是供微生物栖附的填料全部浸在废水中,所以生物接触氧化池又称淹没式滤池。二是采用机械设备向废水中充氧,而不同于一般生物滤池靠自然通风供氧,相当于曝气池中添加供微生物栖附地填料,也可称为曝气循环型滤池或接触曝气池。三是池内废水中还存在约2-5%的悬浮状态活性污泥,对废水也起净化作用。因此生物接触氧化法是一种具有活性污泥法特点地生物膜法,兼有生物膜法和活性污泥法的优点。 生物接触氧化法净化废水的基本原理与一般生物膜法相同,就是以生物膜吸附废水中的有机物,在有氧的条件下,有机物由微生物氧化分解,废水得到净化。生物接触氧化池内的生物膜由菌胶团、丝状菌、真菌、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组成。在活性污泥法中,丝状菌常常是影响正常生物净化作用的因素;而在生物接触氧化池中,丝状菌在填料空隙间呈立体结构,大大增加了生物相与废水的接触表面,同时因为丝状菌对多数有机物具有较强的氧化能力,对水质负荷变化有较大的适应性,所以是提高净化能力的有力因素。 .使用寿命长,设备整体为永久性设计。 其主要由兼氧池、好氧池、沉淀池、污泥消化系统、清水池、风机房等组成。设备为钢结构。 其各处理单元分别简述如下。 3.1厌氧池: 在适当缺氧条件下,利用兼性微生物,使污水中硝酸盐还原为分子氮,逸入大气,起到脱氮作用,A级处理池同是起到酸性发酵作用,将碳水化合物降解为脂肪酸,将大分子物质、固体物质降解为可溶性物质,从而提高生物接触氧化池的生化性能。厌氧池设计停留时间为2.5小时。 3.2好氧池: 采用生物接触氧化来消化和去除剩余有机碳化物,主要工艺为机械鼓风充氧生物接触氧化处理技术,污水通过该池悬挂填料截留下污水中的悬浮物质,并把污水中的胶体物质吸附在它的表面。其中的有机物使微生物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迅速繁殖,同时这些微生物又进一步吸附污水中悬浮物胶体和溶解状态下的物质,逐渐形成生物膜,污水通过生物膜的吸附、氧化絮凝而得到净化。生化池采用立体弹性填料,该填料均匀悬挂不易堵塞,比表面积达250m2/m3,能对气泡用密集性多层次的切割,水流特性优越。(填料的好坏决定了微生物生长繁殖,直接影响COD,BOD的去除率)。生化气水比平均为15-20:1;生化池设计停留时间约6小时。 生化池供氧风机采用WC-76s型,2台(一用一备)。 3.3沉淀池: 由于生物膜在运行过程中,不断新陈代谢和微生物的老化死亡,生物膜从填料表面自然脱落,随污水流出形成污泥,通过中心导流竖流式沉淀池使污泥沉积和浓缩而得到净化。设计表面负荷1.5m3/m2·h,设计停留时间2.5小时。 3.4污泥浓缩池: 沉淀池的污泥自流入污泥进行浓缩处理,污泥池可按要求设置好氧消化系统,并设置上清液回流管,回流到调节池。污泥必须定期外运。污泥池设计有效容积为不少于2.2m3。 3.5清水池 沉淀池出水入清水池进行消毒后完全优于国家排放标准,其出水可直接排放, 八、污水处理设备设计参数
沉淀池中的污泥通过气提排入污泥池进行好氧消化,消化后的剩余污泥量很少,隔3个月左右清除一次,由环卫抽粪车清除外运,从而有效地避免了二次污染。
(2)通过对沉淀池表面负荷、有效水深及滑泥斗倾角等设计参数的合理选择,从而提高固流分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