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要加好油,人更要吃好油。不过,食用油的选择比汽油更为复杂,不仅有花生油、玉米油、葵花籽油、棕榈油、橄榄油等按原料区分的种类,还有压榨和浸出两种生产工艺之别。在用途和品质上,消费者选购各种油有什么学问呢? 压榨与浸出方法比较
当前有关食用油安全的负面声音里,浸出法制油有害健康的说法很流行。然而,浸出法制油却是合法的加工工艺。在了解“哪种油好”之前,不妨先了解食用油的两种提取手段。
食用油的制作大致分为原料预处理、油脂提取、毛油(也叫粗油)精炼三大阶段。压榨和浸出,说的就是从原料中提取油脂的两种不同方式,市面上的食用油都来自这两种工艺。制油原料经过一系列加工,里头的油脂变成食用油成品走进粮油市场,固体残渣则变成油粕,进驻植物肥料和禽畜饲料两个领域。
不饱和脂肪酸营养更高
2003年,国家标准化委员会针对食用植物油标签乱象,修订了5种食用油的国家标准。在那之后,食用植物油必须以原料种类作为基本名称命名,如大豆油、玉米油、花生油、调和油(由多种油料调和而成)等。同时,商品标签上强制标注制油工艺是“压榨”还是“浸出”、原料是否为转基因作物以及前面提到的质量等级,大大削减了“高级”、“纯正”、“精品”、“浓香”或类似的忽悠词汇。不同原料的食用油在营养价值方面是否存在“高富帅”和“矮穷丑”之别呢?
食用油是人体获取脂肪的常规途径。它的营养离不开“油脂”二字,主要分为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适量可满足人体对能量的需求,过量则会为体重“添砖加瓦”,继而因肥胖而出现相应的健康问题。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等业界权威认为,不饱和脂肪酸的营养贡献更胜一筹,有助于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单不饱和脂肪酸对健康的积极作用在于,降低“坏”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英文简称“LDL”)的比例,升高“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英文简称“HDL”)的比例。橄榄油就富含单不饱和脂肪酸。而ω-3系列的亚麻酸是多不饱和脂肪酸中的“大明星”。亚麻酸是细胞膜的主要成分,细胞膜的生理作用相当重要,人体自身又不具备自主生产它的“技术”,只能靠食物外援。因此,不少食用油和婴儿奶粉厂商,都以含有ω-3系列的亚麻酸作为宣传点。
另外,不饱和脂肪酸拥有两种分子形态——“顺式”和“反式”。天然条件下的不饱和脂肪酸都是顺式的,常温下呈液态,但顺式形态不是很稳定,受到高温等外界条件刺激,会转化成臭名昭著的反式脂肪酸,营养价值“一夜回到解放前”。
实验地点: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食品学院食品分析实验室
指导教师:张爱武 高级实验师
实验人员:徐炳政 杨义杰 沈琰(均为在读研究生)
实验结论:大豆油炸制一次后,不溶性杂质便高于国家标准,继续用其炸制食物,内含致癌物成倍增加。
豆油炸制的食物深受大家喜爱,但在享受美味时,一些市民特别是年轻主妇却犯了难。
在市直机关工作的小王来电说:“我家每次炸完东西的油就都倒掉了,可自从我婆婆来家里,豆油重复使用好几次也舍不得扔掉。我听说这种油不好,想问问有啥害处。”
本期“较真儿实验室”,为您解开这个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