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在原来浇注系统上加以改进,将中间进入下阀座的内浇口面积略减少,将
气孔中面积值增大,造成顺序凝固。加以充分补缩,使气孔成为气冒口,直径按其
热节圆大小加以设计,成为阶梯式浇冒口,最后上部分气冒口既作内浇口又作冒
口,造成顺序凝固。
② 将空穴薄壁部分放在下部,使其先凝固,即使受圆周应力的作用,但早
已凝固进入固体状态,其抗拉的强度就大了,避免了因圆周应力而产生此部位
热裂。
总之,将薄壁处放在下部,使其先凝固,从速进入固态,提高抗拉强度,经
得住圆周应力收缩时的拉应力;上部最后凝固又获得充分收缩 (从气冒口和浇口杯
获得),从而克服上、下部分不是上裂,就是下裂的现象。
所以如图2-29,(乱)每组同型号二件,热裂>90%,(L)四件,热裂>40%,
这二种浇注系统,极易产生铸造应力,再由当时其他条件影响热裂产生;而 (c)
每组同型号二件,热裂>20%~30%,这样布置浇冒系统比上述 (乱)、(L)两种要
合理,使其造成顺序凝固,现再从下列几方面加以改进可尽量减少其热裂:
① 热模壳浇注,模壳出炉后,稍停即浇,使模壳在红热状态;
② 能充满壳型条件下尽量降低浇注温度和浇注速度 (过大收缩要引起裂)尽
量减少。总之,应尽量减少其铸造应力的产生;
③ 套筒之类的铸件如图2-29(3)所示,宜在端面上开1个 (或3个)大内浇
口,若开两个浇口 『如图2-29(乱)』则必定会开裂。
根据需要还要在该图上注明以下技术条件:
① 验收铸件的通用或专用技术条件;
② 热处理形式和硬度要求;
③ 允许和不允许存在的铸造缺陷 (内部的和外部的);
④ 允许和不允许的焊补位置;
⑤ 浇口残留量;
⑥ 未注明的铸造斜度、圆角;
⑦ 其他特殊技术要求,如气密性或水压试验等。
铸件图的尺寸有两种标注法:一种是标注成品零件尺寸,而将公差、表面粗糙
度、加工余量单独标注;另一种是标注铸件尺寸和加工余量,零件的公差和粗糙度
不予标注。通常采用后一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