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国内80%以上的栽培者,都在采用十几年前传统模式进行栽培,能耗高、产量低、品质差,所以效益一般。“科 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公司专业从事食用菌新技术研发和推广业务,目前拥有食用菌国家发明专利技术两项,以及多项高产新技术,先后吸引国内外许多朋友前 来参观考察学习,其中包括澳大利亚、加拿大、韩国、老挝、马来西亚等国的学员朋友。掌握了新技术,能耗降低了,成本降低了,产量提高了,品质好了,自然比 别人更赚钱了!我们承诺,不是最'新技术,全额退款!
对于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也许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见解,技术也需要取长补短。不过,我们也不能忘了,这种操作方法也许不一定适合自己。经常在群里或者网站里看到用稻草做平菇的或者用生料或发酵料做平菇的,对于这些看上去新技术,简化的操作流程,大家总是抱着极度好奇和热衷的态度,但是偶尔也要问问自己,这个世界上有没有不用费什么功夫就可以赚到钱的工作,食用菌这个行业也是一样。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以上两项技术是能够种出平菇的,但是如果你想赚钱,只停留在种出来的水平上能行吗?品质和产量上不去,照样亏死你。高耗能,低产能,市场不淘汰你,还淘汰谁!可以跟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以上大家比较热衷的两项“重大”的技术突破:
一,稻草做平菇,本人是生物专业毕业,早在我上大学的时候就从事过这方面的课题研究,做了多组实验,我们是袋栽的,最后得出的结果是稻草能够出平菇,但是只能出两茬,品质很差,而且产量很低,长完菌丝后稻草就软化了,透气性极差,转化率不到70%,也就是每袋产一斤都不到(稻草装袋之后比较轻)。但是用棉籽壳栽培呢,每袋可装棉壳2.3斤,可出菇4斤到5斤,一、二茬,每茬菇都在1斤3两到1斤6两之间,大家可以自己算一下这个利润,现在棉壳的价格是2200一吨,除原料外,每袋的装袋灭菌菌种菌袋等的制作成本是1块多。不用我算大家自己看看这些数据就清楚了,该用稻草还是该用棉壳。如果你是想用自己的钱进行研究探索或者只是想种着玩的话,那当然没问题,当然前者需要一定的专业经验,后者需要一定的资金基础。我有很多学生,全国各地的,但是我只是对一个学员提供过一个稻草栽培平菇的配方,但稻草的量在30%以内。今年我还会进一步探索稻草平菇的,如果有新的突破,一定会公布到网上的。
二,生料或发酵料做平菇,生料种平菇平均气温最要降到15度以下,20度以上,成功率就会很低,像现在这个温度,时高时低,如果你种生料的话,那就亏大了。发酵料的话,发酵技术的成熟度很关键,原料配比、透气性、酸碱度、保温效果、含水量、堆料量等都是很关键的,新手前面堆的几次料,很少有达到发酵标准的。而且,熟料和发酵料在制作的时候都不能加太多的辅料(精料),怕感染。何为精料,如果说棉籽壳为主料,那么加在配方里的麸皮、米糠、玉米粉等这些高营养的物资就叫做精料,精料为食用菌生长提供淀粉(糖类)、维生素、矿质元素和大量的优质蛋白质,对平菇的产量和品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看到我们上面的平菇转化率,也许很多人会质疑,平菇的转化率有那么高吗?大家肯定不知道我们的产量是靠精料堆起来的。每一千袋,我们加了400块钱的精料(玉米粉、米糠等),同样的地方批发,我们的平菇比别人的价格贵1块,还比别人早批完,可想而知这个精料的重要性。要是生料和发酵料的话,玉米粉是千万不敢加的,就连米糠都要看天气温度来加,试想一下你的产量能上的去吗?况且现在人工成本这么高,谁不想每做一次就让菌包多出点呢?有这几十年生产经验的人都还在用熟料,难道他们太笨?拿着钱做这些无谓的实验,还不如花点钱去好好的学习。人不能看轻别人,也不能看高自己,我们不是每个人都是袁隆平。
最近老是看到如似上面两种类似新技术的宣传,主要还是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于上了,赚的还是你们这些新手的钱,完全不会考虑到误导了别人之后的后果。看到这种情景,我极为气愤,语气有点重,但主要还是希望能用这篇简短的文章,能给现在的新手,未来行业的精英们敲响一个警钟,三思而行!最后给大家一句忠告:新手不要图新颖搞创新,先稳扎稳打按常规的方法来做,一个字“稳”!对于那些别有用心的人,我奉劝一句:做事先做人,做人不合格,事业永远都只能停留在与你做人同等水平高度上。
栽培原料应按无公害食用菌基质条件,要求新鲜、无霉烂变质、不含有毒有害菌丝的物质,添加剂含量不超5%。比较合理配方:①杂木屑4%,棉籽壳40%,麦麸18%,蔗糖1%,石膏粉1%。②棉籽壳82%,麦麸15%,石膏粉2%,磷肥1%。③棉籽壳38%,杂木屑20%,种过银耳废筒20%,麦麸16%,玉米粉3%,磷肥1%,石膏粉2%。配方的含水量60%左右,灭菌前pH6为适。栽培袋规格:春栽12.3厘米×52厘米,秋栽13.5厘米×56厘米。装袋、灭菌、冷却按常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