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翔公司橡胶接头基本分类
1:按使用性能分为通用、特种、耐热类。
通用类:适用于输送温度为﹣15℃~80℃的水、浓度10%以下的酸溶液或碱溶液。
特种类:适用于特殊性能的要求,如耐油、耐塞、耐臭氧、耐磨或耐化学腐蚀。
耐热类:适用于输送温度高于80℃的水
2.按结构形式分为单球体、双球体、三球体、弯头球体,,风压盘管体等。每种形式又可分同心等径、同心异径、偏心异径三类。
3:按外形分为:同心同径、同心异径、偏心异径。
4:按工作压力分:0.25MPa、0.6MPa、1.0MPa、1.6MPa、2.5MPa、6.4MPa六个等级。
橡胶隔震垫的发展历史
世界隔震技术发展的第三个里程碑——隔震技术的发现,周福霖结缘抗震减震研究,始于1976年唐山大地震现场调查受到的启发。唐山大地震后第3天,他在被毁废墟中发现有两栋4层砖楼屹立未倒、仅沿地面滑动约0.4米,因为墙体下面一层柔软的防水油毛毡让大楼逃过一劫。“如果只给建筑做硬抗地震不行,可以让房屋变‘柔软’,地震的时候让房屋柔性的滑动。”周福霖从滑动的房屋中找到灵感。随后出国留学的他,在1982年与导师一起做了一个隔震房屋地震震动台模拟试验——把安装隔震层的四层楼房屋模型放在震动台上,发现不隔震的房屋遇强震就被破坏,隔震的房屋却能承受9级或更强的地震。
周福霖带着隔震减震新技术回国,1993年,在广东汕头市建成我国2一栋橡胶支座的8层隔震住宅,。在次年台湾海峡6.4级地震影响中,隔震楼在橡胶隔震层上缓慢摇摆,房屋结构在地震中保持弹性,没有任何损坏,只是轻微摆动。联合国工发组织为此在汕头召开国际会议,向世界各国推广了这种技术,称之为“世界隔震技术发展的第三个里程碑”。
橡胶接头一般由内胶层、织物增强层(增强层有多层刮胶锦纶帘子布)、中胶层、外胶层、端部加固金属环或钢丝圈,经高温、高压硫化成型后,与金属法兰或平行接头松套组合而成的复合橡胶管。此产品利用了橡胶的高弹性、高气性、耐介质性、耐候性和耐辐射性等优点,可降低管道的振动及噪声,并可对因温度变化引起的热胀冷缩起补偿作用。
根据介质不同所采用的橡胶材质也不同,有天然胶、丁苯胶、丁基胶、丁腈胶、三元乙丙胶、氯丁胶、硅橡胶、氟橡胶等等。分别具有耐热、耐酸、碱、耐腐蚀、耐磨、耐油等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