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壁墙身部分的构成。其中
,最主要的部分是圈在线枋子
范围以内的墙心,称为
影壁心
。影壁有硬心和软心两种做法。
硬心做法是在心内贴砌斜置的方砖,采用磨砖对缝干摆做法,细致而讲究,为
使贴出的砖块整齐对策和那个,影壁心的长宽尺寸一定是方砖对角线尺寸的陪
住,如墙心横向要摆
6
块方砖,竖向摆
4
块方砖,那么,影壁心的宽、高就应是
砖块对角线尺寸的
6
倍和
4
倍。
方砖砖块的大小要根据所用方砖的型号尺寸而定,
如
尺二方砖
,
毛料尺寸为
384mm
见方,
经砍磨加工后,
尺寸可落在
350mm
,
对角线尺寸则为
490mm
左右。鉴定影壁心横向摆放
6
块,竖向摆放
4
块,则影
壁心尺寸应为
2940mmX1950mm
。
在设计施工中,
一般是先定出影壁心尺寸,
然
后确定砖块的大小。仍以上述情况为例,假设影壁心尺寸定为宽
2400mm
、高
1600mm
,横竖向分别摆放
6
块和
4
块方砖,则方砖的对角线长应为
400mm
,边
长应为
283mm
。去诶那个影壁心的尺寸,既要考虑影壁的总尺寸和影壁心与总
尺寸的关系,
又要考虑砖块的分格要求和摆砌要求,
有时需要砖块坐中,
有时可
以缝子坐中。
影壁心内有雕刻时,
还要考虑雕刻内容、
范围和砖块的分格要求和
摆砌要求,
有时需要砖块坐中,有时可以缝子坐中。影壁心内有雕刻时,还要
考虑雕刻内容、范围和砖块划分的关系,既要美观合理,又要方便施工。但不管
如何分块,影壁心内不应出现除
1/2
、
1/4
(斜裁)之外的零碎砖块,也应避免出
现上下、左右不对称的情况,特别是不能出现左右不对称的情况。
古建筑与影壁基本是形影不离的,大家对于影壁的认识,主要还是历史中古建筑的照壁,对现代比如唐语砖雕的照壁似乎并未有太多印象。那么唐语就从历史的角度研究影壁,并结历史古建筑的发展。
古建筑发展史分为三个阶段,原始社会到,这个时期基本没有照壁;奴隶社会,这个时期的末期有了砖雕的雏形;封建社会,这时候已经出现了照壁,并主要运用在墓室之中,直到明朝,使得砖雕主要运用在建筑并大量建造了砖雕照壁。
照壁并不是独立的,虽然有独立照壁这种形式,但应该从更深层次、更全面的去看,这些照壁体现了风水、伦理观念、宗教信仰、美学等人文价值观,而这些传统的人文精神对照壁影响十分巨大。
关于影壁的概念,辞海中有两层释义:一知墙壁上的浮雕,是一种壁塑艺术;二是指门外正对大门作为屏障的装饰墙壁。并且,砖雕主要都是砖雕照壁,是民居、园林等照壁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形式上分,照壁有五种:一种是琉璃照壁,主要用在皇宫和寺庙建筑,具有代表性的是故宫和北海的九龙壁。第二种是砖雕照壁,大量出现在民间建筑中,是中国传统照壁的最主要形式。其中一些照壁的须弥座采用石料雕制,但极其罕见。第三种是石制照壁,移建到北海公园的铁照壁就是完全用石头雕制的,民间很少出现。第四种是木制照壁,由于木制材料很难承受长久的风吹日晒,一般也比较少见。第五种照壁,砖瓦结构或土坯结构,壁身完全披盖麻灰,素面上色,有的还雕嵌砖材图案或文字,这一类照壁也不在少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