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始于历史,影壁的发展有其客观规律。古人云:“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鉴,可以知兴替”,以史为鉴,对影壁历史的研究,可以让我们把握其发展规律。
在中国古代的各个时期,对中国建筑设计学术的专业书籍十分之少,大都是后代通过相关文化、绘画专著以及实体的研究进行摸索。古往今来对于中国古建筑小品影壁专门研究的历史文献就更是少之又少。影壁是中国古建筑的小品,与建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故研究照壁,需要将其结合中国古建筑史进行研究。
有些家庭,为了装饰点缀院落,也会在院落一进门处的正对面,修建一个影壁,也即是一堵砖墙。在正对大门的这一面,一般都有花卉、松竹图案或者大幅的书法字样醒目地放置影壁正面。上书“福”、“禄”、“寿”等象征吉祥的字样。也有一部分影壁,绘上吉祥的图案,如“松鹤延年”、“喜鹊登梅”、“麒麟送子”等等,给四合院内制造了一种书香翰墨的气氛。也有的农家,采用“五谷丰登”、“吉祥如意”、“福如东海”的字样或图画。这种影壁,设在大门之内的迎门处,有的是单独建筑的,有的是镶在厢房山墙上的。影壁,也称照壁,壁身都为正方形,四周用砖雕装饰,中间的方块为书法或者绘画。照壁分为基座和壁身两个部分,除去给庭院增加气氛,祈祷吉祥之外,照壁也起到一种使外界难以窥视院内活动的隔离作用。
照壁是中国古代汉族传统建筑特有的部分。明朝时特别流行,一般讲,在大门内的屏蔽物。古人称之为:“萧墙”。因而有祸起萧墙之说。在旧时,人们认为自己宅中不断有鬼来访,修上一堵墙,以断鬼的来路。因为据说小鬼只走直线,不会转弯。另一说法为照壁是中国受风水意识影响而产生的一种独具特色的建筑形式,称“影壁”或“屏风墙”。
照壁上的空间较大,通常刻有不祥、志趣等外容的图案,也是身份位置的象征,图中照壁的中央花部位还附有砖匾,刻上了府名。而花墙的砖雕与照壁相比略小,图案内容则较为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