铰刀的种类
铰刀结构大部分由工作部分及柄部组成。工作部分主要起切削和校准功能,校准处直径有倒锥度。而柄部则用于被夹具夹持,有直柄和锥柄之分。
按不同的用途铰刀可分许多种,因此关于铰刀的标准也比较多,我们较常用的一些标准有GB/T1131手用铰刀,GB/T1132直柄机用铰刀,GB/T1139直柄莫氏圆锥铰刀等等。铰刀按使用方式分为手用铰刀和机用铰刀;按铰孔形状分为圆柱铰刀和圆锥铰刀,(标准锥铰刀有1:50锥度销子铰刀和莫氏锥度铰刀两种类型).铰刀的容屑槽方向,有直槽和螺旋槽.常用的材质为高速钢.硬质合金镶片.
手用铰刀一般材质为合金工具钢(9SiCr),机用铰刀材料为高速钢(HSS),机用铰刀分为直柄机用铰刀和锥柄机用铰刀
铰刀精度有D4,H7,H8,H9等精度等级。
按铰孔的形状分圆柱形、圆锥形和阶梯形3种;
安装夹方法分带柄式和套装式两种;
按齿槽的形状分直槽和螺旋槽两种;
影响铰孔主要因素二
铰削用量。对铰孔而言,铰削用量是很重要的。它对铰削过程中的摩擦切削力,切削热以及切屑瘤的形成和加工精度、表面粗糙度都有极大的影响,因此一定要合理加以选择使用。一是铰削余量。铰削余量不宜留得太大或太小。因为铰削余量留得太小,铰削时不易校正上道工序残留的变形和去掉表面残留的缺陷,使铰孔质量达不到要求。若所留的铰削余量太大,势必加大每一个刀齿的切削负荷,破坏了铰削过程中的稳定性,且增加了切削热,使铰刀的直径胀大,孔径也随之扩张,切屑的形成必然呈撕裂状态,造成加工表面粗糙。二是机铰的切削速度和进给量。铰削速度和进给量要根据加工材料合理选择。进给量不能选得太小,太小时切削厚度可能小于切削刀齿的小圆半径。铰削余量、切削速度、进给量这三个要素是相互影响,当铰削余量较大时,切削速度,进给量就不能选得过高;反之,如果切削速度和进给量选取较小值时,则可适当提高切削速度。当然,为了更好地控制铰孔加工质量,除了铰刀几何参数及铰削用量外,可在铰削过程中,采用合理的切削液来排屑和冷却。
铰刀的刃磨
1、前刀面的刃磨
一般是在万能工具磨床上用碟形砂轮的平端面刃磨铰刀的前刀面。
(1)选好砂轮并装在磨头上,将碟形砂轮的平端面修整成边缘高中心底的锥面。
(2)将铰刀顶在两顶针间。
(3)根据确定的砂轮退刀方向,将磨头转过一定角度,以便于砂轮退刀,也使得砂轮只有一个边缘参与磨削。
(4)调整铰刀与砂轮的相对位置,刃磨前角的铰刀,砂轮的端面应通过铰刀的中心,刃磨前角的铰刀,砂轮的端面对铰刀的中心应有一个偏位量。
(5)启动砂轮,开始刃磨。手扶铰刀,使铰刀的前刀面靠在砂轮的端面上,工作台做纵向进给,手给铰刀一定的作用力代替横向进给。磨完一个刀齿后再磨另一个刀齿,直至磨完全部刀齿。手给铰刀的作用力要均匀、大小适当,应防烧伤刀齿。砂轮磨至铰刀的两头时,因磨削面积逐渐变小,手的作用力也应相应变小,砂轮不要脱出铰刀的两端,避免铰刀两端出现塌角。
2、后刀面的刃磨
一般是在万能工具磨床上用碗形砂轮的平端面刃磨铰刀的后刀面。刃磨铰刀后刀面时砂轮相对于铰刀的旋转方向有两种情况:
(1)砂轮顺转磨削。砂轮的旋转使铰刀的前刀面紧贴齿托片。刃磨比较安全,但因砂轮的旋转方向是从齿背到刃口,刀刃上易产生毛刺和烧伤。
(2)砂轮逆转磨削。砂轮的旋转有使铰刀的前刀面脱离齿托片的趋势,刃磨时手扶铰刀较困难,甚至会发生事故。因砂轮的旋转方向是从刃口到齿背,刀刃上无毛刺且不易烧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