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我国地磅产业为研究对象,介绍了地磅产业的发展历程。阐述了我国地磅产业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原因进行了分析,指出了我国地磅产业的发展方向。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作为技术密集、多学科交叉的地磅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新技术的开发及其在地磅领域的成功应用是决定地磅行业能否健康发展并具有竞争力的关键,面对知识密集化社会的到来,这个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不仅要正视存在的问题,还要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只有这样我国才能走向世界地磅产业的前沿。
1.我国地磅产业的发展历程
随着我国地磅人才培养机制和培养模式的不断完善,地磅产业也从零做起,经历了繁荣发展的时代。目前,我国地磅产业从设计、制造到研究开发等各环节都达到了相当的规模和实力,基础研究仍以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为主,加之与地磅企业的合作越来越紧密,地磅科研成果的产业化程度不断提高,整个行业的技术含金量和创新能力明显提高,使我国地磅产品的自有化程度已经达到 70%~80%,从近年的市场分析来看,地磅的进口率逐年减少,出口率逐年增加,表明我国的地磅产业已经处于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通过对我国地磅产业存在问题及原因的分析,提出5项建议。
(1)由于信息的获取和传感技术是测量控制地磅的基础,而新型传感器则是发展发展高水平测量控制地磅的基础,因此要大力发展信息获取、传感技术和新型传感器。
(2)由于系统集成技术直接影响控制地磅的应用水平和广度,且是系统级层次上的信息融合控制技术和应用层策略实施技术,因此应加大其研究和应用开发力度。
(3)由于微分析仪器包含的微量检测、微型化、高灵敏度、高分辨率和高智能化内涵,是分析仪器的发展趋势,因此应重点对其加以研究。
(4)由于制造中的测量控制技术是实现制造过程高附加值的基础,因此必须重点发展制造中的测量控制技术和仪器仪表。
(5)未来的地磅将向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和微型化方向发展,因此要不断提高地磅的技术水平和更新换代速度,从而使我国由地磅的生产大国向生产强国迈进。
2.1 小型化称量技术
小型化,即体积小、重量轻、高度低,总结起来就是“小、轻、薄”。近几年,我国电子称量技术的发展也充分体现了“小、轻、薄”这个理念。对大型电子称量平台来说,可以利用有限单元法对钢度和强度进行计算,可以采用轻薄波夹心钢板和抗弯钢度大型材料。对于较大容量或者是中等容量的电子秤量平台,目前主要采用的是长方形或者是方形的闭合截面的薄壁型钢材料,并将它们进行排列、联结、焊接成一个竹排式的整体称体,分别在4个称重传感器承力点上进行固定支撑。这样的结构安排,既能够节省称体的高度,又简化了传力程力结构。这样结构的称体发展前景是非常好的。对于低容量的电子称来说,可以利用轻薄圆形称重传感器,直接在称重传感器外径相同的孔内嵌入铜板或者是钢板。铜板或钢板就可以直接作为称体的台面。称重传感器既是承重力的支点,又是传感元件。这样做减少了各个活动间的联系环节,既降低了成本,又提高了可靠性和稳定性。
2.2 模块化的称量技术
例如大型的静态电子汽车等承载器结构,主要采用的是模块化的标准结构,经过分体、组合,从而产生新的规格和品种。举例证明:以5m、6m、7m相同宽度的三种标准模板来举例,可以分为四块、三块、两块或者是单块分体组合,可以进行组合成为不同规格的分体式、模块化的称体结构。当然,在实际的生活中应用,应该根据每个行业的不同需求进行选择。这种结构化的分体式称体结构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可靠性、通用性和互换性,而且还在产品质量以及生产效率等方面带来很大的提升。同时规模化的称量技术,增强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还降低了成本。
2.3 集成化称量技术
例如称重传感器与秤体一体化的便捷式的静动态的电子轴轮秤,它主要是应用硬度比较强的铝合金厚板制作而成的,其主要结构原理是在铝合板的地面铣出多个盲槽和盲孔形成整体的剪切梁型称重传感器,或者是经过固溶热处理来处理强化的铝合金板。这样可让称重传感器和秤体二者合为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