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石是什么呢?
太湖石不仅仅局限苏州太湖区域,但却以苏州太湖出产的石头为上品,而其中更以“水石”为佳。太湖石本是沉积在太湖之中的石灰岩石,经受亿万年湖水不断的冲击,形成了千奇百怪的模样。白居易在《太湖石记》中曾有描述:“有盘拗秀出如灵丘鲜云者,有端俨挺立如真官神人者,有缜润削成如珪瓒者,有廉棱锐刿如剑戟者。又有如虬如凤,若跧若动,将翔将踊,如鬼如兽,若行若骤,将攫将斗者。”可以说这姿态百千的造型,都是大自然的神来之笔。而正是这种神来之笔,让普通的石头吸收了自然的精华,充满了灵性;再加上人们出于对自然的敬畏,太湖石无疑成为园子里的灵魂中枢;而千奇百怪的造型,也迎合了中国传统艺术写意的精神,在朦朦胧胧形似的同时更追求神似的可贵,这其中的神髓就是大自然的无心之作。因此,古代的文人雅士,归纳出了赏石四法——瘦、漏、透、皱
什么叫太湖石?
太湖石是中国古典园林中常用的园林石,原产于苏州洞庭山太湖水中,由于长年水浪冲击,产生许多窝孔、穿孔、道孔,形状奇特竣削,自古受造园家青睐。太湖石有三种:白太湖石、青黑太湖石、青灰色太湖石。采石工人携带工具潜水取石,吊上大船运往工地造园。
太湖石之所以受到如此青睐,不能不说这是中国人心里“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理念的一种表现。
太湖石的种类
太湖石,又名窟窿石、假山石,是由石灰岩遭到长时间侵蚀后慢慢形成的,分有水石和干石两种。水石是在河湖中经水波荡涤,历久侵蚀而缓慢形成的。干石则是地质时期的石灰石在酸性红壤的历久侵蚀下而形成。形状各异,姿态万千,通灵剔透的太湖石,其色泽最能体现“皱、漏、瘦、透”之美,其色泽以白石为多,少有青黑石、黄石。尤其黄色的更为稀少,故特别适宜布置公园,草坪,校园,庭院旅游景色等。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太湖石”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玩石、奇石之一(英石、太湖石、灵璧石、黄蜡石),因盛产出于太湖地区而古今闻名,是一种玲珑剔透的观赏石头。还有一种广义上的太湖石,即把各地产的由岩溶作用形成的千姿百态的碳酸盐岩统称为“太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