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防治措施:(1)搞好环境卫生,保持接种室、接种箱清洁、干燥、消毒严密。(2)菌种生产中,要灭菌彻底,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操作人员要技术熟练。(3)控制棉塞受潮:培养料含水不宜过大,装料不宜过满;灭菌时冷气排尽,速度不能太快,以免打湿棉塞;灭菌时棉塞用牛皮纸或塑料纸包扎;接种时发现有受潮棉塞要及时更换。(4)菌种发现污染立刻弃除,栽培料出现污染要挖去污染部分,并喷洒多菌灵。
四、出菇期间水分管理要'巧':营养生长结束后,菌丝已达到生理成熟,即将进入生殖生长阶段。床畦栽培的应在早晚或阴天揭开薄膜,用木棒在床面按10厘米×10厘米间距打洞,洞深至料厚的2/3即可,随即浇灌1次大水,补足料内水分达到68%左右,然后每天早晚视出菇情况灵活喷水。袋栽的将菌袋码成菌培后,应连续用大水淋灌菌墙3-4天,每天1-2次,应逐层淋透,避免因垒菌墙后出现高温而影响出菇或灼伤菌蕾。25℃以上出菇,袋栽水分管理每天应逐层灌水1次,直至菌墙内料温稳定为止,并辅以勤喷空气水,使菇房内有1个阴凉湿润的环境,就能出好菇,获高产。有条件者,最’好是用营养泥或营养土砌成菌墒后再出菇,因有泥和土层将菌袋隔开,菌袋就不会产生高温,而且产量会提高50%以上。
7.开口诱基:经过10天左右的发菌培育,菌丝圈直径达lOcm以上时,便可将菌袋搬入子实钵栽培房内,开口增氧,上架疏排,诱导银耳原基发生。开口方法:把接种穴上的胶布揭起一角,形成一个黄豆粒大小的通气口,以利氧气透进料内,过2天后把胶布撕掉。也可一次性把穴口上的胶布撕掉。经过开口通气后,穴内白色菌丝团的原墓逐渐胶质化,形成晶莹碎米状的耳芽。此时用报纸覆盖袋面,并喷水保湿,空间相对湿度调至80%,温度控制在1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