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热控控制电缆屏蔽接地电缆屏蔽层的接地有两种接地方式,即两点接地和一点接地。防止暂态过电压看,屏蔽层采用两点接地为好.; 两点接地使电磁感应在屏蔽层上产生一个感应纵向电流,该电流产生一个与主干扰相反的二次场,抵消主干扰场的作用,使干扰电压降低。但是,两点接地存在两个问题:其一,当接地网上出现短路电流或雷击电流时,由于电缆屏蔽层两点的电位不同,使屏蔽层内流过电流,可能烧毁屏蔽层。其二,当屏蔽层内流过电流时,对每个芯线将产生干扰信号,对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来说,由于其输入和输出均有一端在开关场的高压或超高压环境中,电磁感应干扰是主要矛盾,且电缆芯所在回路为强电回路因而屏蔽层电流产生的干扰信号影响较小,故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规程规定屏蔽层宜在两端接地;对于热工专业电缆,电磁感应干扰比较而言矛盾不突出,而两点接地产生的屏蔽层电流对芯线产生干扰有可能使装置误动,故宜采用一点接地.。所以,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规定的两点接地与热工规定的一点接地不矛盾。
电缆中间接头和终端头通常在敷设现场由安装人员现场完成,稍不注意就容易出现纰漏。电缆附件故障占电缆线路故障的主要部分,其宏观主要表现为复合界面放电和附件材质老化。电缆附件故障往往是由于制作工艺不精,人员思想麻痹大意,在制作过程中,使附件内部出现气泡、水分、杂质等缺陷,导致局部放电而引起绝缘击穿,主要体现在:
(1)电缆中间接头、终端头制作质量不高
(a)剥离外半导层时,损伤下层绝缘或绝缘表面有半道微粒、灰尘等杂质,或者半导电层去除距离短,爬电距离不够,在试验或投入运行后,其中杂质在强大的电场作用下发生游离,产生电树枝。
(b)制作过程中,金属连接管压接质量不良,使接头接触电阻过大而发热,或热收缩过度等造成绝缘碳化,从而使绝缘层老化击穿,导致电缆接地或相间短路故障,同时有可能伤及附近的其它电缆。
(c)电缆接头工艺不标准,密封不规范,使绝缘内部受到潮气、水分的侵入,引起中间接头绝缘受潮劣化。严重情况下,电缆主绝缘内部大面积进水,导致主绝缘整体受潮绝缘降低,最终发生电缆击穿故障。
(d)导体连接管处理工艺不良。导体连接管压接模具选用不合理,棱角打磨不平整,特别是在压接模具边缘处,局部有尖角、毛刺、突起,极易造成该部位电场不均匀,运行中产生局部放电,使绝缘老化,绝缘性能下降,发生击穿故障。
(e)安装尺寸错误,应力管安装位置太偏下或应力锥未有效与半道层断口搭接,造成电缆半导电断口部位应力没有可靠疏散,在试验或长期运行中,断口部位产生严重电晕放电,导致过热使绝缘降低,最终导致击穿。
(f)电缆金属屏蔽层接地线连接不可靠,不满足接地电阻要求,造成接地电阻过大。当电缆受到过电压时,金属屏蔽层会产生较高的感应过电压,进而引起绝缘部分的老化击穿。
电缆故障分类
根据电缆故障定位的程序第-一步----判断电缆故障性质,可根据电缆发生的位置分为电缆主绝缘故障和电缆外护套故障。在电缆主绝缘故障的基础上,进一步分为:低阻接地故障、低阻短路故障、断线故障、高阻接地故障、高阻短路故障、闪络型故障、泄露型故障、间歇型故障等。
什么叫做死接地故障?解决死接地故障的方法是什么
当电缆故障相间绝缘电阻或相对地绝缘电阻在0.00-10.00欧姆之间时,电缆专业人员称之为“死接地故障”,也叫“零电阻接地故障”或“永久性接地故障”。由于死接地故障点的绝缘电阻很低甚至接近于零,即使采用再大的冲击能量和冲击电压,故障点的放电声音也很微弱或无法放电,精-确定位故障点非常困难。
解决死接地故障的方法是采用音频法,包括音频绞合法和最-小扭曲法。即用大功率音频发生器FLG200与电缆连接,发出音频信号,然后使用音频接收机FLE 10在故障点附近精-确定点。(1)音频绞合法判断的方法是故障点正上方的信号最强,而两边的信号较弱,特别是故障点至电缆末端一侧的信号很弱。(2)最-小扭曲法判断的方法是赛巴SebaKMT独有技术,在赛巴FLE10接收机的显示器上会自动显示泄漏电流与距离的曲线,斜率最-大的两点之间就是电缆死接地故障点。